[发明专利]一种无线自组织网络的MAC层可靠组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33647.8 | 申请日: | 2011-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8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余燕平;郑元琰;黄怡;倪玲玲;徐小艳;马志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18 | 分类号: | H04L1/18;H04L1/16;H04W4/06;H04W74/08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组织网络 mac 可靠 方法 | ||
1.一种无线自组织网络的MAC层可靠组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发送端接收来自网络层的组播包;
(2)利用CSMA/CA协议避免节点间冲突,直至信道空闲且空闲DIFS,发送端启动退避计时器进行倒计时,倒计时至0,发送端构造RRTS帧并向各接收端发送RRTS帧;
(3)接收端接收RRTS帧,并根据自己的MAC地址位于RRTS帧的位置获取自己的NHID,并将NHID存入接收端的比特图中,接收端根据NHID计算回复RCTS帧的时间并向发送端回复RCTS帧;
(4)发送端接收RCTS帧并判断RCTS帧是否都收全,若没收全,发送端将在RRTS有限重传次数内向未收到的RCTS帧对应的接收端重传RRTS帧并等待接收RCTS帧;若所有RCTS帧都收全,发送端则构造RDATA帧并向每个接收端陆续发送若干个RDATA帧,同时发送端将RDATA帧存入发送端的缓冲区;
(5)接收端接收RDATA帧,检查RDATA帧序号以及RDATA帧是否携带回复请求信息,并更新比特图中的RDATA帧序号及其对应RDATA帧的接收情况,若RDATA帧中未携带回复请求信息,则接收端继续接收下一RDATA帧,直至有RDATA帧中携带回复请求信息为止;若RDATA帧中携带回复请求信息,则接收端根据NHID计算回复RACK帧的时间并向发送端回复RACK帧;
(6)发送端接收RACK帧并判断RACK帧是否都收全,若没收全,发送端将在RDATA有限重传次数内向未收到的RACK帧对应的接收端重传携带回复请求信息的RDATA帧并等待接收RACK帧;若所有RACK帧都收全,发送端根据RACK帧判断每个接收端是否都收全所有RDATA帧,若否,发送端将在RDATA有限重传次数内向未收全RDATA帧的接收端重传未收到的RDATA帧;若是,则结束本次收发过程;
(7)重复步骤(2)至(6),直至发送端将所有的数据都传送完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自组织网络的MAC层可靠组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若干个RDATA帧中只有一个RDATA帧携带回复请求信息,该携带回复请求信息的RDATA帧由发送端最后发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自组织网络的MAC层可靠组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RTS帧中包含有IEEE 802.11协议的RTS帧中的所有字段外,还扩大了接收端地址字段;
所述的RCTS帧中包含有IEEE 802.11协议的CTS帧中的所有字段外,还包含有发送端地址字段;
所述的RDATA帧中包含有IEEE 802.11协议的DATA帧中的所有字段外,还包含有用于是否要求接收端回复RACK帧的字段和RDATA帧序列号字段;
所述的RACK帧中包含有IEEE 802.11协议的ACK帧中的所有字段外,还包含有发送端地址字段和比特图中RDATA帧的接收情况字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自组织网络的MAC层可靠组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比特图中包含有发送端的MAC地址,接收端的NHID,RDATA帧序号以及RDATA帧的接收情况在内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自组织网络的MAC层可靠组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区中存储有已发送的RDATA帧以及各个RDATA帧的重传次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自组织网络的MAC层可靠组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RTS帧、RCTS帧、RDATA帧和RACK帧中的持续时间字段上都设定有网络分配矢量NAV,其中RCTS帧中的NAV相比较RRTS帧中的NAV短了传送RCTS帧所需的时间加上一个SIFS的时间量,RACK帧中的NAV相比较RDATA帧中的NAV短了传送RACK帧所需的时间加上一个SIFS的时间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大学,未经浙江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364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