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速交换标测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33670.7 | 申请日: | 2011-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4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成正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正辉 |
主分类号: | A61B5/0402 | 分类号: | A61B5/0402;A61B5/04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孙皓;林虹 |
地址: | 518023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交换 导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特别是一种对冠状动脉进行标测诊断用的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采用射频消融治疗有很高的成功率,但是,冠心病等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室速的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还有限。对于临床上遇到的室速病灶位于心外膜下心肌的患者,以心内膜标测为基础的射频消融方法常常无能为力。由于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呈“树网状”密布于室壁心肌,正常人冠状动脉及分支内径仅为3~4mm,结构复杂,常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难度较大,所用的交换导丝长为2.3至4.0米,极大地阻碍了冠状动脉介入诊断及介入器械的进入,因此,对冠状动脉进行标测诊断,对治疗室速病灶位于心外膜下心肌的患者,具有意义重大。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介入器械能够可靠准确地对位于心外膜的冠状动脉的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内部等进行电生理标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交换标测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快速对冠状动脉内心电信号进行标测。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速交换标测导管,所述快速交换标测导管的远端设置有管状的外管,外管内设置管状的内管,内管与外管在远端端部焊接连接,外管近端侧面开有一导丝孔,导丝孔与内管近端端口焊接连接,外管的近端端部与连接头之间用不锈钢管连接,外管远端端部装有环电极,环电极的内壁焊接导线的一端,导线另一端经外管内腔、不锈钢管内连接到连接头。
本发明的导丝孔的远端一侧与内管近端端口一侧焊接连接,在导丝孔的近端一侧、与内管近端端口一侧相对的管壁向导丝孔方向以圆弧过渡弯折至导丝孔的近端一侧后焊接连接,再由远端一侧至近端一侧,导丝孔与内管近端端口圆弧过渡平滑焊接连接。
本发明的内管位于外管内部紧贴导丝孔方向的内壁一侧。
本发明的外管的外径为0.9mm至1.2mm,内径为0.7mm至1.0mm,长350mm至360mm;所述内管外径为0.40mm至0.42mm,内径为0.37至0.40mm,长230mm至235mm;所述导丝孔沿内管的轴向方向的长度为5mm至6mm,宽度为0.42mm至0.44mm;所述不锈钢管外径为0.68mm至0.72mm,内径为0.66mm至0.70mm,长1110mm至1120mm;所述导线外径为0.086mm至0.091mm;所述环电极的外径为0.9mm至1.2mm,宽度为0.9mm至1.2mm,壁厚0.03mm至0.1mm。
本发明的环电极为四至十对。
本发明的环电极距离外管远端端部为38mm至40mm;两对电极之间间距为10mm,每对电极之间间距为1mm。
本发明的外管和内管采用嵌段共聚物,环电极由铂金、金、白金加工而成。
本发明的内管的远端外部与外管远端内壁焊接,外管焊接段外部呈圆锥形,焊接段的轴向长度为4mm至10mm;所述连接头与不锈钢管的近端连接处包覆有聚烯烃应力释放管;所述不锈钢管的远端伸进外管的近端端部内焊接连接,外管的焊接部分外部形状呈圆锥形,圆锥形沿外管的轴线长度为10mm至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正辉,未经成正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36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