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模拟眼球及眼外肌运动的电动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34201.7 | 申请日: | 2011-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9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熊蕾;王建明;郑玉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朱海临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拟 眼球 眼外肌 运动 电动 模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眼科教学模型,特别涉及一种可模拟眼球及眼外肌运动的电动模型。
背景技术
眼球位于类四棱锥型的眼眶内,眼眶的内侧壁相互平行,四棱锥的顶点即眼眶的眶尖指向颅中窝。每个眼球的运动都是由附着在眼球外的六条肌肉协同或结抗运动产生的,其中上下内外四条直肌起自眶尖的纤维环,止于眼球的上下内外壁。上斜肌起自眶尖纤维环,绕过眶臂内上方的滑车止于眼球外后上方,下斜肌起自眶内下壁,止于眼球外后下方。内直肌能使眼球水平内转,外直肌能使眼球水平外转。上直肌,下直肌,上斜肌和下斜肌可产生一个主要动作和一到两个次要动作,上直肌能使眼球上转,内转,内旋(角膜垂直子午线上缘向鼻侧旋转);下直肌能使眼球下转、内转和外旋(角膜垂直子午线上缘向颞侧旋转);上斜肌能使眼球内旋,下转及外转;下斜肌能使眼球外旋上转及外转。
目前用于辅助眼外肌运动教学的方法有图示法和模型法。图示法是用眼眶的解剖图来描述眼球于眼外肌之间的关系,由于眼外肌和眼球在眼眶内呈立体结构,特别是眼外肌交错纵横,平面的解剖图很难做到清楚直观的描述。在眼球模型中,现在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眼球解剖模型,主要描述眼球的内部结构,对眼外肌只描述了它们止点,没有涉及眼外肌在眼眶里的结构及走行,不便于学生理解。另一种新型的眼球解剖模型打开了眼眶的外侧壁,描述了眼外肌在眼眶里的止点及走行,但是由于模型是静态的,缺乏对运动时眼球和眼外肌之间关系的描述,而正是这种关系造成了生理及病理情况下的不同眼位,所以这种静态模型依然不能直观的让学生理解这种运动关系和各种病理眼位的成因。因此,眼外肌的教学长期困扰者眼科教学工作者,学生通过短时的教学很少能够理解眼外肌相互之间的关系,给同学们造成了困扰,研制一个运动的眼外肌模型一直是眼科工作者的心愿。
在1996年,一个称为“达芬奇小组”的美国学生团体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眼外肌模型,用尼龙线模拟了眼外肌在眼球周围的走形,它的特点是每条模拟肌肉的尼龙线上有一指示重量的砝码,能显示尼龙绳所受的力,但是,它并不能使眼球真正的转动起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洁,直观的眼球及眼外肌运动模型,不仅可描述眼外肌在眼球周围的起止点及走行,而且在运动状态下充分说明眼外肌和眼球之间的运动关系。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可模拟眼球及眼外肌运动的电动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模拟眼眶架中的模拟眼球和固定于模拟眼眶架底部的控制电路板及电源箱,模拟眼眶架下部设置水平隔板将模拟眼球与控制电路板及电源箱隔开;所述模拟眼球通过水平半轴与固定在水平隔板上的一个球体支座活动连接,模拟眼球上设有处于同一平面的一个垂直轴和一个水平轴,水平轴与垂直轴的平面垂直于水平半轴;该水平轴两端点连接第一弹性韧带的两端,该第一弹性韧带绕在设置于模拟眼眶架后侧壁的第一电机的驱动轮上;垂直轴两端点同时连接第二弹性韧带两端和第三弹性韧带两端,其中第二弹性韧带绕在设置在模拟眼眶架右侧壁后方的第二电机的驱动轮上;第三弹性韧带绕在设置于模拟眼眶架右侧壁前方的第三电机的驱动轮上,在第二电机驱动轮和第三电机驱动轮上方的模拟眼眶架右侧壁还设有导向环,该导向环上穿有指示弹性韧带,该指示弹性韧带的一端固连在球体垂直轴上端点,另一端连接铅垂,使指示弹性韧带在两个导向环之间张紧;所述电源箱为三个电机及控制电路板提供电能,控制电路板用于操控三个电机运转使三条弹性韧带组合动作,进而带动模拟眼球以不同方向转动,并通过指示弹性韧带反应。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模拟眼球为一空心球,包括球壳,该球壳通过弧形垫片及固定螺母与水平轴和垂直轴连接,所述水平半轴一端固定于球体支座上,水平半轴另一端固定于球壳内球心的关节轴心上,关节轴心通过关节轴内层与关节轴外层活动连接,关节轴外层与水平轴和垂直轴连接。
所述导向环上设有与指示弹性韧带接触的导轮。
所述驱动轮为链轮,相应弹性韧带为链条。
本发明的优点是,用3组电机和3条弹性韧带模拟了六条眼外肌的运动,展示了眼外肌之间的拮抗关系。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后,眼外肌在眼周的走行以及眼眶与眼外肌,眼球之间的关系就更直接、简明的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理解眼眶的内部的空间结构;而且模仿肌肉的韧带运动带动眼球运动,形成不同的眼位,动态的展示出眼外肌运动和眼位之间的关系,增进了学生对不同眼位成因的理解,从而更好的去理解斜视、复试等疾病和眼位的关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42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废气处理热循环烘干系统
- 下一篇:电子磁性标签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