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小儿哮喘症的8字形自粘性敷贴片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35062.X | 申请日: | 201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5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秦凤华;王雅丽;李玮;杨素杰;乔东鸽;马庆华;田春贤;周莉莉;王怡军;董晓红;桑伟群;郭雪萍;刘佳;张倩倩;许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8888 | 分类号: | A61K36/8888;A61K9/70;A61P11/06;A61K31/045;A61K35/64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聂孟民 |
地址: | 450008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小儿 哮喘 字形 粘性 敷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特别是一种治疗小儿哮喘症的8字形自粘性敷贴片。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中,经常需贴敷位置较近的两个穴位如大椎穴旁开0.5寸的双定喘穴,由于两穴相距较近,分别貼敷中药穴位敷贴片其穴位敷贴片的边缘易覆盖另一侧的定喘穴,影响貼敷效果;两穴连贴时中间又间隔有大椎穴,双定喘穴被贴敷时,大椎穴也被药物覆盖,有悖于医嘱的正确执行,而且由于治疗药物上存在的问题,因此,现有自粘性敷贴片的治疗效果并不尽人意,其改进和创新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小儿哮喘症的8字形自粘性敷贴片,可有效解决中药穴位贴敷,有效实现内病外治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透气棉、易撕条和药物,透气棉上有8字形圆环,8字形圆环的两个圆环中心相距0.6-0.8cm,8字形圆环内装有药物,透气棉一端上有易撕条,另一端连接有覆盖在8字形圆环及易撕条上的隔离纸,所述的药物是由炙麻黄5-7g、杏仁8-10g、白果8-10g、蝉蜕5-7g、地龙5-7 g、桂枝5-7g、炒苏子8-10 g、清半夏5-7g和冰片2-4g作原料药物,先将炙麻黄、杏仁、白果、蝉蜕、地龙、桂枝、炒苏子、清半夏焙干,研碎,加入冰片,用凡士林调和成膏状,贴敷时,避开中间大椎穴位,用一张贴片同时贴敷两个双定喘穴位。
本发明结构简单,新颖独特,特别是采用8字形圆环,药物置于圆环内,即防止了药物覆盖大椎穴位,影响疗效,又保证了药物充分发挥作用,有效实现中药穴位贴敷内病外治,使用效果好,疗效高,是治疗哮喘症上的创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隔离纸撕开)。
图2为本发明图1的剖面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情况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由图1、2所示,包括透气棉、易撕条和药物,透气棉2上有8字形圆环3,8字形圆环的两个圆环中心相距0.6-0.8cm,8字形圆环内装有药物5,透气棉一端上有易撕条4,另一端连接有覆盖在8字形圆环及易撕条上的隔离纸1,所述的药物是由炙麻黄5g、杏仁8g、白果8g、蝉蜕5g、地龙5 g、桂枝5g、炒苏子8g、清半夏5g和冰片2g作原料药物,先将炙麻黄、杏仁、白果、蝉蜕、地龙、桂枝、炒苏子、清半夏焙干,研碎,加入冰片,用凡士林调和成膏状,贴敷时,避开中间大椎穴位,用一张贴片同时贴敷两个双定喘穴位;
所述的透气棉是由透气棉体上涂胶液层构成的自粘性透气棉;所述的易撕条为市售产品,如奥菲特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易撕条贴片”;8字形圆环是由医用橡胶或塑料或海棉制成。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的药物还由以下实施例给出:
实施例2
所述的药物是由炙麻黄6g、杏仁9g、白果9g、蝉蜕6g、地龙6 g、桂枝6g、炒苏子9 g、清半夏6g和冰片3g作原料药物,先将炙麻黄、杏仁、白果、蝉蜕、地龙、桂枝、炒苏子、清半夏焙干,研碎,加入冰片,用凡士林调和成膏状。
实施例3
所述的药物是由炙麻黄7g、杏仁10g、白果10g、蝉蜕7g、地龙7 g、桂枝g、炒苏子10 g、清半夏7g和冰片4g作原料药物,先将炙麻黄、杏仁、白果、蝉蜕、地龙、桂枝、炒苏子、清半夏焙干,研碎,加入冰片,用凡士林调和成膏状。
实施例4
所述的药物是由炙麻黄6g、杏仁10g、白果9g、蝉蜕7g、地龙6 g、桂枝6g、炒苏子8g、清半夏7g和冰片3.5g作原料药物,先将炙麻黄、杏仁、白果、蝉蜕、地龙、桂枝、炒苏子、清半夏焙干,研碎,加入冰片,用凡士林调和成膏状。
上述8字形圆环结构与药物的有效结合,可有效准确地贴敷于治疗的哮喘的定喘穴部位,而且防止了大椎穴被药物覆盖,影响正确的治疗和疗效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对哮喘症的治疗效果,并经试验也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取得了另人满意的疗效,以小儿哮喘症等肺部疾病为例,有关试验资料如下:
1、选择病例的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医学院,未经河南中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50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蚜茧蜂移动网箱防治蚜虫的方法
- 下一篇:咔唑化合物及其治疗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