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枢转扶手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35081.2 | 申请日: | 201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1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B.K.巴特尼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7/00 | 分类号: | E05B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姜云霞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扶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扶手。
背景技术
汽车以及其它运输工具(如飞机、公共汽车和列车)在外部上和整个内部舱室内有多个把手、杆、吊钩等。例如在汽车中这种装置具有大量的用途,如拉手可协助乘客进出车辆。不使用时扶手可以完全或部分地收回。
发明内容
提供了一种扶手,该扶手包括铰链和具有整体轴线的杆。该杆可绕着整体轴线在第一位置与不同于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弹簧被构造用于使所述杆向第二位置偏置。套管被杆和铰链中的一个限定,并且该套管通常与整体轴线对准。销可操作地附接到所述杆和所述铰链中的另一个,并且该销部分地设置于套管内,使得该销构造成允许在所述铰链与所述杆之间旋转。销包括宽部和小于该宽部的底切部。底切部在销与套管之间形成至少一个间隙区。
销可以构造使得所述杆处在第一位置时与所述杆处在第二位置时相比,宽部更靠近由套管限定的偏置区地对准。销可进一步构造成使得所述杆处在第二位置时与所述杆处在第一位置时相比,间隙区更靠近由套管限定的偏置区地对准。
方案1.一种扶手,包括:
铰链;
杆,其具有整体轴线,并且可绕着所述整体轴线在第一位置与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旋转;
弹簧,其构造用于使所述杆向所述第二位置偏置;
套管,其是由所述杆和所述铰链中的一个限定,并且通常与所述整体轴线对准;以及
销,其可操作地附接到所述杆和所述铰链中的另一个,并且部分地设置于所述套管内,使得所述销构造成允许所述铰链与所述杆之间的旋转,其中,所述销包括:
宽部;以及
底切部,其小于所述宽部,以便所述底切部在所述销与所述套管之间形成至少一个间隙区。
方案2. 如方案1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以至少90度分隔开。
方案3. 如方案2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销被构造以使当所述杆处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间隙区与由所述套管限定的偏置区对准。
方案4. 如方案3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销构被构造以使当所述杆处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宽部与由所述套管限定的所述偏置区对准。
方案5. 如方案4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销限定销轴线,并且所述底切部是从所述销轴线偏移的凸轮凸角。
方案6. 如方案5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销的宽部是位于所述销的第一端部上的第一宽部,并且所述底切部是位于所述销的第一端上的第一底切部,并且其中,所述销还包括:
第二宽部,其位于所述销的第二端部上,其中,所述第二宽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宽部绕着所述整体轴线旋转大约180度定位;以及
第二底切部,其位于所述销的第二端部上,其中,所述第二底切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底切部绕着所述整体轴线旋转大约180度定位。
方案7. 如方案6 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销还包括构造用于使所述销相对于所述偏置区对准的定位部件。
方案8. 如方案4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底切部包括在所述销的相对侧上的一对表面,并且所述底切部形成至少两个间隙区。
方案9. 如方案8所述的扶手,其中,所述铰链与紧固件相配合,
其中,所述套管是大致平行于所述紧固件定位的细长槽,
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杆大致平行于所述细长槽定位,
其中,所述杆的第一位置构造用于使所述销的一对表面大致垂直于所述细长槽地对准,并且
其中,所述杆的第二位置构造用于使所述销的一对表面大致平行于所述细长槽地对准。
方案10. 一种限定整体轴线的扶手,包括:
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
杆,其可绕着所述整体轴线在第一位置与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旋转;
弹簧,其构造用于使所述杆向所述第二位置偏置;
第一套管,其由所述第一铰链限定;以及第二套管,其由所述第二铰链限定,其中,所述第一铰链和所述第二铰链通常平行于所述整体轴线;以及
第一销,其可操作地附接到所述杆并且部分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管内;以及第二销,其可操作地附接到所述杆并且部分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管内;使得所述第一销允许所述杆与所述第一铰链之间的旋转,并且所述第二销允许所述杆与所述第二铰链之间的旋转,其中,所述第一销和所述第二销分别包括:
宽部;以及
底切部,其小于所述宽部,使得所述底切部在所述第一销和第二销与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分别形成至少一个间隙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50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