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融合神经网络与混沌映射的流密码密钥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35122.8 | 申请日: | 201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3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陈铁明;潘小明;宣以广;江颉;陈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9/08 | 分类号: | H04L9/08;H04L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王利强 |
地址: | 31001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融合 神经网络 混沌 映射 密码 密钥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属于流密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流密码密钥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混沌密码是密码学在不断地借鉴其它学科研究成果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类新颖的信息加密手段。自从混沌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从数学、物理、生物等多个领域发展起来,并被确立为一门新的学科以来,由于其与密码系统有着如参数敏感性等诸多相似之处,人们开始关注这两者的结合与交叉。信息论鼻祖Shannon提出了密码学中用于指导密码设计的两大基本原则:扩散(Diffusion)和混乱(Confusion)。其中的扩散是指将明文的冗余度分散到密文中去,从而隐藏明文的统计结构,即要使明文的每一位尽可能多地影响密文中的位;混乱则是指掩盖密文和密钥之间的关系,使得密钥和密文之间产生复杂的统计关系,导致密码攻击者无法从密文推出密钥。而这两大密码学中最为重要的原则,正来源于混沌现象中特有的轨道混合特性及初值的敏感性等特性。混沌的初值敏感性直接对应密码系统的扩散特性,而混沌系统输出的类随机性则对应于密码系统的混乱特性。
混沌和密码学两者在结构上的相似性,使人们尝试将混沌理论应用到密码学领域当中。但研究表明,混沌盒密码学之间还是存在着不少的区别。首先,密码系统工作在有限的离散集上,而混沌系统却工作 在无限的连续实数集上;此外,传统的密码学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的安全性和性能分析的理论,拥有较为成熟的密钥空间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从而能较好地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下表给出了混沌密码系统与传统密码系统的相似点与不同点。
表1混沌理论与密码学的异同分析
将混沌理论应用于密码学中时,要注意选取满足密码学特性要求的混沌映射。选取的混沌映射应至少具有如下的三个特性:混合特性(Mixing property)、鲁棒性(Robust)和大参数集(Large parameter set)。下面简要介绍这些特性,值得注意的是,具有以上属性的混沌密码系统不一定安全,但不具备上述属性的系统必然是脆弱的。
(1)混合特性:将明文看作初始条件域,则混合属性是指将单个明文符号的影响扩散到许多密文符号中去。显然,该属性对应密码学中的扩散属性。具有混合特性的系统具有较好的统计特性,当迭代次数n→∞时,密文的统计性质不依赖于明文的统计性质,故由密文的统计结构不能得到明文的结构。
(2)鲁棒性:鲁棒性是指在小的参数扰动下,混沌系统仍保持混沌状态,从而可以确保它的密钥空间的扩散属性。但是,一般来讲大多数 混沌吸引子不是结构稳定的,而基于非鲁棒系统的算法将会出现弱密钥。
(3)安全性:密码系统安全性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是Shannon熵,即密钥空间的测度,在离散系统中常用log2K近似,其中K为密钥的数目。因而,动力系统的参数空间越大,离散系统中相应的K就越大。
综上所述,在选择混沌系统并用于构建密码系统时,我们应该考虑大的参数集中具有鲁棒混合特性的系统。从总体上来看,混沌密码有两种通用的设计思路:1)使用混沌系统生成伪随机密钥流,该密钥流直接用于掩盖明文(异或操作);2)使用明文和/或密钥作为初始条件和/或控制参数,通过迭代/反向迭代多次的方法来得到密文。第一种思路对应着流密码,而第二种思路则对应着分组密码。除了以上两种以外,还有不少专为图像加密目的而设计的混沌密码方案。与针对基于混沌理论的对称密钥密码系统的研究相比,利用混沌来构造公开密钥密码系统的研究成果还十分有限。目前,主要以混沌流密码应用为主,下面简要介绍混沌流密码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51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