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开关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35628.9 | 申请日: | 2011-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4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姚双龙;陈辉;张仲玺;聂萌;聂家鹏;雷振宁;王风涛;解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双龙 |
主分类号: | H03K17/08 | 分类号: | H03K17/08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张建民 |
地址: | 730050 甘肃省兰州市兰***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开关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关电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安全开关电路,使电路突然断电后再次来电时,用电器能安全工作。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很多地方由于各种原因,如线路检修、天气影响、意外等造成了突然断电,由于人为因素疏忽了断开用电器开关。当断电后突然来电时插线板外接的用电器还在工作,很可能发生以下事故:1、耗电:当人不在用电器旁时,用电器一直工作,这样会白白耗费掉大量的电能。2、引起触电:当断电时,人有意无意的触到了电线上,但当突然来电时就会引起人的触电。3、导致用电器烧坏:在电突然来时由于电压比平时要高,如果没有稳压器的用电器很有可能突然因电压过高而烧坏。4、引起火灾:当人不在用电器旁时,像热水器等用电器持续工作,将会引发火灾。因此,设计一种安全开关电路,保证电路突然断电后再次来电时,插线板外接用电器不会自己得电工作,保证了用电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开关电路,保证了电路突然断电后再次来电时,插线板外接用电器不会得电工作,保证用电安全。必须按下复位开关后插线板外接用电器才能工作。
本发明包括220V交流市电,由复位开关K1、继电器接触开关K2-1、继电器接触开关K2-2继电器K3、整流桥、线圈、限流电阻、指示灯、插线板开关K4组成,其特点在于:线圈的主线圈端并联在220V的电源上,副线圈端连接整流桥,复位开关K1与继电器接触开关K2-1并联,再与继电器串联构成控制回路;插线板开关K4与继电器接触开关K2-2串联构成插线板电源回路;限流电阻与指示灯串联后并联在插线板电源两端。
本发明的优点是:适用范围广,可用于绝大多数的用电器和插线板,而且使用方便,成本低,生产加工容易。这样突然断电后再次来电就不会造成用电器的损坏,更不会引起火灾,从而达到安全用电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安全开关电路原理方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安全开关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2中:线圈5的主线圈端并联在220V的电源上,副线圈端连接整流桥4,复位开关K11与继电器接触开关K2-12并联,再与继电器3串联构成控制回路;插线板开关K49与继电器接触开关K2-26串联构成插线板电源回路;限流电阻7与指示灯8串联后并联在插线板电源两端。
当接通外接220V电源后,线圈5得电,降压后经整流桥4整流产生稳定的12V电压,必须先按下复位开关K11,使得继电器K33得电,继电器K33工作使得继电器接触开关K2-12和继电器接触开关K2-26吸合,这时再按下插线板开关K49,电流经限流电阻7,点亮指示灯8,显示插线板得电,插线板外接用电器能够得电开始工作。
当突然断电后,线圈5失电,继电器K33断电,继电器接触开关K2-12和继电器接触开关K2-26同时断开,插线板外接用电器不工作。
当再次来电的时候,线圈5得电,降压后经整流桥4整流产生稳定的12V电压,但继电器3没有得电,继电器接触开关K2-26处于断开状态,插线板回路不会直接接通,插线板上的用电器不会得电,如果想让插线板上的用电器继续工作,必须先按下复位开关K11,电路才能如图1所示流程接通,插线板外接用电器才能又开始工作,防止了用电器在没有人时工作,保证了用电安全。
综上所述:本发明适用范围广,使用方便,成本低,生产加工容易。当断电后继电器3失电,使得继电器接触开关K2-12和K2-26断开,无论插线板开关K49是否按下,插线板回路都不会闭合,使得插线板上用电器能够安全。若要再次使用,必须先按下复位开关K11,当断电后再次来电时,插线板外接用电器不会自己工作,保证了断电后再次来电用电器的安全,不会造成用电器损坏,更不会引起火灾,安全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双龙,未经姚双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56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