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车双空气压缩机启停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35643.3 | 申请日: | 201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2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曹兴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9/06 | 分类号: | F04B49/0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夏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3 | 代理人: | 沈毅 |
地址: | 213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车 空气压缩机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控制方法领域,尤其是一种机车双空气压缩机启停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装两台空气压缩机的机车,原空气压缩机的启停控制方法基本都是使两台空气压缩机同时启动和停机,这种控制方法的缺点:一是空气压缩机启动到机车总风缸压力达到规定压力停机的工作泵风时间短,在相同的停机时间条件下,空气压缩机的启停次数就相对多,故障率也就相对提高,控制空气压缩机驱动电机通断电的接触器(开关)触头烧损故障率也会相对提高;二是螺杆空气压缩机工作泵风时,油、气、水是混合在一起的,水分离要通过空气压缩机内部达到一定温度后,水形成蒸气,跟随从油、气、水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压缩空气一道排出,如果空气压缩机工作时间短,空气压缩机内部还没有达到水能气化的温度就停机,长此以往,油中含水量就越来越多,含水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使油乳化,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双空气压缩机启停控制方法故障率高,水分离效果差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车双空气压缩机启停控制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车双空气压缩机启停控制方法,包括在第一总风缸上连接一只空气压力调节器,空气压力调节器与机车微机连接,利用空气压力调节器和机车微机内的控制系统共同控制空气压缩机的启停,空气压力调节器的信息传输流程为:利用空气压力调节器内部的压力传感器进行压力取样→变换电路→通过其内部的光电继电器把第一总风缸的压力开关量信号传输给机车微机,空气压力调节器对第一总风缸预先设定A、B、C、D四档压力档,机车微机内的控制系统根据第一总风缸压力值自动实施控制策略。
当第一总风缸无空气压力时,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两台空气压缩机同时启动工作。
当第一总风缸压力升至A档时,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一台空气压缩机停机,另一台空气压缩机继续工作,直至压力升至B档,两台空气压缩机都停机。
当第一总风缸在机车或列车耗风作用下,压力从B档降到C档时,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一台空气压缩机启动工作,直到压力升至B档停机。
当一台空气压缩机启动工作后,压力没有升至B档,仍然继续下降到D档时,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另一台空气压缩机启动工作,直至压力升至A档,此时,后启动的空气压缩机停机,先启动的空气压缩机继续工作,直至压力升B档停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机车总风缸无压力的情况下,两台空气压缩机同时启动工作,到总风缸压力升到某一设定压力后,停掉一台空气压缩机,由一台空气压缩机继续工作到总风缸压力达到规定后停机,以延长空气压缩机的工作时间,减少空气压缩机的启停次数,并使空气压缩机内部达到水能气化的温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管理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空气压力调节器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空气压力调节器压力设定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机车双空气压缩机启停控制方法,包括在第一总风缸上连接一只空气压力调节器,空气压力调节器与机车微机连接,利用空气压力调节器和机车微机内的控制系统共同控制空气压缩机的启停,空气压力调节器的信息传输流程为:利用空气压力调节器内部的压力传感器进行压力取样→变换电路→通过其内部的光电继电器把第一总风缸的压力开关量信号传输给机车微机,空气压力调节器对第一总风缸预先设定A、B、C、D四档压力档,机车微机内的控制系统根据第一总风缸压力值自动实施控制策略。
当第一总风缸无空气压力时,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两台空气压缩机同时启动工作。
当第一总风缸压力升至A档时,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一台空气压缩机停机,另一台空气压缩机继续工作,直至压力升至B档,两台空气压缩机都停机。
当第一总风缸在机车或列车耗风作用下,压力从B档降到C档时,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一台空气压缩机启动工作,直到压力升至B档停机。
当一台空气压缩机启动工作后,压力没有升至B档,仍然继续下降到D档时,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另一台空气压缩机启动工作,直至压力升至A档,此时,后启动的空气压缩机停机,先启动的空气压缩机继续工作,直至压力升至B档停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56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灯式户外插座
- 下一篇:一种印染污水再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