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VoIP系统穿越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语音网关及网络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35766.7 | 申请日: | 201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5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陶军;刘智杰;柳津;陈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12/66;H04W88/16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朱戈胜 |
地址: | 21118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voip 系统 穿越 无线 传感器 网络 语音 网关 | ||
1.一种VoIP系统穿越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语音网关,其特征是包括TCP/IP协议栈、地址映射组件、数据分组组件、负载合并组件和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栈;
a、从IP网传来的VoIP数据经过TCP/IP协议栈解包,得到其中的地址信息;
地址映射组件根据地址信息,通过查自身维护的地址映射表确定该VoIP数据报文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应发送到的网关的节点地址;
数据分组组件将IP网链路层负载数据进行分组,将各个分组和源/宿网关节点地址一起经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栈的封装并发送;
b、从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来的VoIP数据经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栈解包,得到源/宿IP地址信息;
负载合并组件将同组的负载重新组合成一个数据块作为TCP/IP协议栈链路层的负载,经过TCP/IP协议栈的封装并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oIP系统穿越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语音网关,其特征在于语音网关的数据流程包括对IP网发向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报文的处理流程,以及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发向IP网数据报文的处理流程;
所述对IP网发向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报文的处理流程的步骤包括:
步骤1-1,网关建立地址映射表;建立过程是手工配置,或者动态生成和调整;
步骤1-2,TCP/IP协议栈发现网关感兴趣的RTP数据报文;
步骤1-3,TCP/IP协议栈对该RTP数据报文解析,分离出各层协议头及负载数据;
步骤1-4,TCP/IP协议栈将源/宿IP地址提交给地址映射组件,将IP网链路层负载数据提交给数据分组组件;
步骤1-5,地址映射模块通过查询先前维护的地址映射表,将源/宿IP地址映射成为对应的网关的节点地址;
步骤1-6,数据分组组件将IP网链路层负载数据按照无线传感器网络最大负载值进行分组,并打上组号等分组信息;
所述步骤1-6与步骤1-5是同时进行;
步骤1-7,将IP网链路层负载数据组和对应的网关的节点地址信息提交给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栈;
步骤1-8,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栈将IP网链路层负载数据组作为负载,将对应网关的节点地址作为目的地址封装成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报文,并发送;
所述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发向IP网的数据报文处理流程的步骤包括:
步骤2-1,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栈发现网关感兴趣的RTP数据报文;
步骤2-2,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栈对该RTP数据报文解析,分离出各层协议头及负载数据,并提交给负载合并组件;
步骤2-3,负载合并组件将所有同组的负载重新拼接在一起,作为TCP/IP协议栈链路层的负载;
步骤2-4,TCP/IP协议栈将重新拼接后的数据进行封装处理并发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VoIP系统穿越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语音网关,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2)中,感兴趣的RTP数据报文是一种VoIP应用的数据报文;该数据报文的特征是:目的IP地址不在本地IP网段内,而在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连接到的某一IP网段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VoIP系统穿越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语音网关,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3)中,重要的信息包括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和目的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VoIP系统穿越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语音网关,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1)中,感兴趣的RTP数据报文的特征是:目的节点地址是本网关的节点地址;数据的负载中包含IP地址信息和分组信息。
6.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网关的VoIP系统穿越无线传感器网络,发送端计算机将封装有语音数据的RTP数据报文从应用层传下来后,经过TCP复用封装,然后交付给操作系统的TCP/IP协议栈处理,经IP层形成封装好的IP数据报传输至链路层再至物理层,再经过中间路由,从源IP网,穿越无线传感器网络,到达目的IP网的数据接收方,由接收方进行解复用;其特征是在源IP网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连接处、以及目的IP网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连接处都连接所述网关设备,该网关设备具有IP网中的IP地址和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地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576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源热泵供水管路的铺设方法
- 下一篇:一种微生物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