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心式分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36532.4 | 申请日: | 201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7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何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秀云 |
主分类号: | D01G15/82 | 分类号: | D01G15/82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5228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纱装置,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梳棉机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梳棉机属于纺织机械,按照纺纱工艺流程,梳棉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梳棉机的前道工序是开清棉联合机,后道工序是并条机。梳棉机用于加工棉纤维和化学纤维。
梳棉机的工作原理是将前道工序送来的棉(纤维)卷或由棉箱供给的油棉(化纤)层进行开松分梳和除杂,是所有呈卷曲快状的棉圈成为基本伸直的单纤维状能,并在此过程中,除掉清花工序遗留下来的破籽、杂质和短绒,然后集成一定规格棉条、储存于棉筒内,供并条工序使用。
在除尘过程中,都是直接将混合有灰尘和棉絮的气流通过真空吸尘设备吸入到一个筒体中,因此筒体的设计显得十分重要。
中国发明专利ZL200620166798.8公开了一种包括一个箱体,箱体底部设有托尘板,托尘板倾斜设置,托尘板低位末端设有吸风嘴,吸风嘴与外部集尘箱相连,托尘板上吸尘嘴位置设有挡尘板。该专利中的除尘收集箱体过于庞大,不利于更换和维修。
中国发明专利87203804公开了一种滤尘箱,该滤尘箱配有一金属滤网,由一自配风机反装于滤尘箱内,各吸点进入滤尘箱处采用夹层式结构,离心风机将梳棉机各吸点的飞花尘杂吸附到滤尘箱内滤网上,然后由系统按程序控制间歇吸除。这种集尘箱体过于复杂,不能实现快速更换和拆卸。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功能不足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且可以快速更换和拆卸的梳棉机用的除尘分离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离心式分离装置,包含刺毛辊、支架、集尘漏斗、集尘通道、集尘筒和真空泵,所述的集尘通道的出口沿着集尘筒的切线方式设置。
作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集尘筒包含外层筒体和内层筒体。
作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外层筒体和内层筒体为圆柱圆筒。
作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内层筒体上均布小孔,所述的小孔上附着有一过滤纱网
因此,本发明的离心式分离装置采用切向入射的方式进行离心分离,实现了高效的分离,而且这种装置结构简单小巧,易于更换和维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离心式分离装置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分离装置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此时可以看到集尘筒的内部结构;
图3是图1中的离心式分离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图1中的离心式分离装置的左视图;
图5是图1中的离心式分离装置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心式分离装置采用切向入射的方式进行离心分离,实现了高效的分离,而且这种装置结构简单小巧,易于更换和维修。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离心式分离装置包含刺毛辊1、支架2、集尘漏斗3、集尘通道4、集尘筒5和真空泵6。
如图1所示,集尘筒5为复合层结构,包含外层筒体51和内层筒体52。外层筒体51和内层筒体52均为圆柱圆筒,内层圆筒52上均布小孔,在这些小孔上附着有一过滤纱网(图中未示),用来加强分离效果,使得尺寸较小的尘屑得到分离和收集。
如图3所示,显示了集尘通道4与集尘筒5的连接方式。集尘通道4以切向方向进入集尘筒5,混合有尘屑的气流首先在外层筒体51和内层筒体52之间得到初步分离。随着离心气流逐渐下降,气流夹杂的更小的尘屑会通过过滤纱网进入到内层筒体51,得到最后的彻底分离。
本发明的离心式分离装置采用切向入射的方式进行离心分离,实现了高效的分离,而且这种装置结构简单小巧,易于更换和维修。
以上仅仅以一个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的设计思路,在系统允许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扩展为同时外接更多的功能模块,从而最大限度扩展其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秀云,未经林秀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65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紧密纺用网格圈
- 下一篇:一种过氧化二异丙苯的结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