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织物的功能性整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36646.9 | 申请日: | 201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0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高莉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莉萍 |
主分类号: | D06M13/00 | 分类号: | D06M13/00;D06M11/00;D06M15/00;D06M101/32;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2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织物 功能 整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物的功能性整理工艺,具体指一种独特的涤/棉混纺织物的抗菌吸湿性功能整理工艺,属纺织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也越来越讲究。人们对服装的要求已不仅仅是款式、颜色的变化,对面料的质地和功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涤/棉混纺织物,作为面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持其手感滑爽,抗皱性好,优异的强力和尺寸稳定性以及易洗快干的特点,克服涤/棉混纺织物自身的缺陷,如其特有的疏水性而造成织物吸湿性小,透气性差,汗渍造成细菌滋生,影响人们的健康的缺点。改进涤/棉混纺织物的这些缺点,提高面料档次,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人们所使用按常规整理的涤棉纺织品时,由于涤纶纤维的疏水性,其织物吸湿性小透气性差,汗渍不能及时有效的排出,穿着时有“闷气”感。另外,由于静电的产生,使衣服的舒适度大打折扣。衣服在穿着过程中,一般都存在着微生物,它们在适宜的条件下迅速繁殖,促使人体皮肤感染,并使沾有汗水和人体分泌物的织物产生恶臭。霉菌的繁殖,使织物产生霉斑及色变。尽管合成纤维不能为微生物降解,但它的吸湿性差,其卫生性能更低劣。不同类型的织物上存留的微生物也不同。
最近研究证明合成纤维织物通常比天然纤维织物更适宜细菌的繁殖。在对棉、涤棉、涤纶和丙纶织物的研究中发现在纯棉织物上(尤其是针织物)比涤棉混纺织物和纯合成纤维织物存留的产臭气菌(表皮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属)和皮肤癣菌类真菌少。
临床研究指出穿着合成纤维袜子者的脚部感染可能性比穿着天然纤维袜子者的大,从接种病菌的尼龙袜子上没能洗去趾间癣菌。日本学者把尼龙、丙纶、涤纶、腈纶、纯棉和羊毛袜子给成年男女穿用1~2个月,发现细菌在涤纶、丙纶袜子上最多,在羊毛、棉袜子上最少。这说明棉、毛袜子对汗液等水溶性污染物能很好地吸收,而合成纤维制的袜子吸汗能力差,使皮肤表面残留的污物与袜子里的高湿高温相结合,微生物就容易繁殖。研究结果表明,通常使用的干洗剂(石油类干洗剂、四氯乙烯)和干洗过程,在干洗之后的织物上和没有薄膜过滤器干洗机内的干洗剂中,许多细菌仍然活着。一定数量的细菌从污染的脏衣服上迁移到干净的衣服上。普通的冷水洗涤对去除有害微生物根本无效,必须采用漂白消毒等方法才能有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保持涤/棉织物手感滑爽、抗皱性好、优异的强力和尺寸稳定性以及易洗快干的特点,又能克服涤/棉混纺织物吸湿性小、透气性差、汗渍造成细菌滋生,从而影响人们的健康的缺点的相关功能性整理工艺。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采用一种独特的吸湿排汗整理剂和抗菌整理剂,按普通织物的后整理工艺流程对涤/棉织物进行整理加工。其工艺流程按加工织物的类别分下面三种:
①白坯布
翻缝打印→烧毛→退煮→漂白→丝光→前定型→抗菌防臭和吸湿整理→加白柔软定型→预缩→成品
②全色布
翻缝打印→烧毛→退煮→漂白→丝光→前定型→染色→抗菌防臭和吸湿整理→柔软定型→预缩→成品
③色织布
翻缝打印→烧毛→碱氧→退煮漂→丝光→前定型→抗菌防臭和吸湿整理→柔软定型→预缩→成品
本发明的加工原理是:利用涤纶纤维与亲水性共聚物发生结晶反应,在纤维表面形成亲水层,保持涤纶良好的传湿性,从而提高织物穿着舒适性,减少成衣上的静电吸附,加工后的织物可以反复水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经整理后的涤棉织物具有了以下功能:
1、吸汗透气性:整理后的织物吸汗性优良、透气性好、服用性优异、吸湿快干,迅速将汗水和湿气导离皮肤表面,可消除合成纤维织物燥身、不透气和不吸汗等缺点。
2、亲水抗静电性:整理后的织物亲水性优异,抗静电性能良好、静电效应小、不易吸尘、有一定防污性、容易洗涤。
3、柔软性:整理后的织物柔软滑爽、手感舒适、风格优雅。
4、抗菌、消炎、防臭、防霉、止痒、收敛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实施的一个完整例子:
1、织物选用规格为T/C65/35 80s/2×80s/2 118×78 57″的色织布
2、工艺过程为:翻缝打印→烧毛→碱氧→退煮→漂白→丝光→前定型→抗菌防臭和吸湿整理→柔软定型→预缩→成品
3、相关工艺处方及工艺过程:
3.1 退煮工序
3.1.1 工艺处方:
NaoH 30-50g/l
渗透剂 2g/l
螯合剂 2g/l
3.1.2 工艺条件:
烧毛:二正二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莉萍,未经高莉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66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