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功耗的便携式北斗通信应急终端硬件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37035.6 | 申请日: | 201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9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梅奎志;赵季中;王文斌;胡飞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华运天成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8/02 | 分类号: | H04W88/02;G01S19/13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韩翎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耗 便携式 北斗 通信 应急 终端 硬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功耗的便携式北斗通信应急终端硬件结构。
背景技术
应急通信在生产和生活的诸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大多采用GSM或3G的通信手段,但由于不同的通信制式由于通信基站的覆盖,存在信号的盲区或弱区,使得在应急应用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且主要用于通话功能,无法通过信号来实现定位,或即使能定位,对基站的依赖性较大,仍然难于适用应急通信(如户外运动)的应用场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给出一种低功耗的便携式北斗通信应急终端硬件结构,能够满足野外或其他领域紧急情况下的呼救与定位,并能够与智能
终端组合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取以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低功耗的便携式北斗通信应急终端硬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北斗通信应急终端上设置有USB接口,北斗通信应急终端通过USB接口与作为该北斗通信应急终端的人机交互界面的智能终端连接,将智能终端上复杂的人机交互任务产生的数据和控制字信息经USB接口与北斗通信终端实现双向交互;北斗通信应急终端通过功能按键完成应急状态下的定位信息与求救信号发送,并通过音频装置与灯指示北斗通信应急终端的通信状态、应急信息的发送与应答情况指示;北斗通信应急终端通过使用PMOS开关管的开关完成对北斗发送/接收模块的电源开关控制,并通过单片机进入待机模式实现低功耗;北斗通信应急终端采用直接满足北斗接收/发送模块电压需求的直流电源,并通过DC/DC的方式来获得其他模块所需要的5V和3.3V直流电源;北斗通信应急终端通过使用锁存器实现IO扩展,实现选取通用IO管脚数少的单片机,采用USB芯片的数据IO与LED输出控制I/O的共用。
所述的音频装置为蜂鸣器或扬声器。
所述的USB接口可用无线传输方式代替。
所述的无线传输方式采用蓝牙传输。
本发明的优点及其效果:本发明给出一种低功耗的便携式北斗通信应急终端硬件结构,其最大特征为和现有的智能终端(如手机等)的组合使用,实现应急通信下的简短或复杂交互的信息传递。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电路结构框图;
图2 为图1本发明的电源管理芯片的选型;
图3 为锂电池电压检测电路;
图4 为同北斗发射/接收模块使用串口交互电路;
图5为北斗终端的控制用单片机与USB接口芯片的连接设计;
图6 为北斗终端的控制用单片机的IO共享设计。
1—单片机控制模块,2—电源管理模块,3—锂电池,4 —IO共享控制电路,5—USB电路模块,6—LED灯,7—按键,8—蜂鸣器,9—北斗发送/接收模块,10—天线,11—单片机FT245,12—单片机74HC573。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低功耗的便携式北斗通信应急终端硬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北斗通信应急终端上设置有USB接口,北斗通信应急终端通过USB接口与作为该北斗通信应急终端的人机交互界面的智能终端连接,将智能终端上复杂的人机交互任务产生的数据和控制字信息经USB接口与北斗通信终端实现双向交互;北斗通信应急终端通过功能按键完成应急状态下的定位信息与求救信号发送,并通过音频装置与灯指示北斗通信应急终端的通信状态、应急信息的发送与应答情况指示;北斗通信应急终端通过使用PMOS开关管的开关完成对北斗发送/接收模块的电源开关控制,并通过单片机进入待机模式实现低功耗;北斗通信应急终端采用直接满足北斗接收/发送模块电压需求的直流电源,并通过DC/DC的方式来获得其他模块所需要的5V和3.3V直流电源;北斗通信应急终端通过使用锁存器实现IO扩展,实现选取通用IO管脚数少的单片机,采用USB芯片的数据IO与LED输出控制I/O的共用,所述的音频装置为蜂鸣器或扬声器,所述的USB接口可用无线传输方式代替,所述的无线传输方式采用蓝牙传输。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华运天成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华运天成通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70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