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冬瓜籽油的提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37612.1 | 申请日: | 201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9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黄震;杨美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商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1B1/10 | 分类号: | C11B1/10;C11B1/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肖莉丽 |
地址: | 300134***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冬瓜 提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油脂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冬瓜籽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冬瓜籽是葫芦科冬瓜属冬瓜的种仁,自古以来,常用于美白护肤及痰热咳嗽,肺痈,肠痈,白浊,带下,脚气,水肿,淋证等疾病的治疗。其药用价值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令人面滑净如玉”;其后,《食经》、《本草纲目》等中医典籍也记载了其减肥淡斑等功效。冬瓜籽所含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油酸、硬脂酸和棕榈酸,还含有类脂、甾醇类化合物和三萜类化合物等。
常用的油脂类提取方法主要为压榨法、溶剂法和水剂法。压榨法的特点是所需的设备少,工艺简单,适应性强,无溶剂的残留。但是其出油率低、后续处理复杂,并且高温蒸炒容易破坏油料中的热敏性成分。溶剂法的特点是容易实现连续化、自动化,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出油率相对较高,但会有溶剂残留、油的成分复杂、纯度比较低。水剂法的特点是同时可以提取出油和蛋白质,但是在制油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乳状液,严重影响到游离油的分离,得率比较低,且油的纯度较低。周清等(周清,江浩,高云涛等,冬瓜籽水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研究,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0,27(5),22-23)曾采用水剂法进行冬瓜籽的提取,其得率仅为17%。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传统油脂提取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环境友好,提取分离工艺简便,无污染的冬瓜籽油的提取方法。
本发明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1)将冬瓜籽进行剥皮、干燥,粉碎,10-40目过筛;
(2)将粉碎过筛后的冬瓜籽粉末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其中,夹带剂无水乙醇的用量为0-5%V/VCO2(即液态无水乙醇和液化CO2的体积比),萃取压力为25-40MPa,超临界CO2萃取的温度为35-55℃,萃取时间30-90min。
步骤(1)中剥皮后冬瓜籽的干燥温度为室温,干燥时间为2周。
超临界CO2萃取过程中,较为优选的条件如下:夹带剂无水乙醇的用量为3%V/VCO2,冬瓜籽粉末的颗粒度为40目,萃取压力为30MPa,超临界CO2萃取的温度为40℃,萃取时间60min。
本发明具有下述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冬瓜籽油的提取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其原理在于利用超临界流体密度随着其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进而影响其溶解能力,达到溶解提取物的目的。因此,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环境友好、提取分离工艺简便、无溶剂残留、产品纯度较高、质量较好、生产周期短,并且通过对提取过程中温度、压力等工艺条件的确定,使提取率高达49.59g/100g。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超临界CO2萃取装置为美国ISCO公司生产的型号为SFX220的萃取装置,也可以采用其他各种类型的超临界CO2萃取装置。
以下以美国ISCO公司生产的型号为SFX220的萃取装置为实验装置,并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将冬瓜籽剥皮,之后放入干燥器中室温下干燥2周,经粉碎机粉碎,过40目筛,得到冬瓜籽粉末。
将冬瓜籽粉末装满萃取釜,安置好接收装置。接通电源,通过控制系统开启整个萃取装置。制冷器温度设为5℃左右,由控制系统设定萃取温度为35℃、萃取压力为30MPa、夹带剂无水乙醇的用量为3%V/VCO2。从钢瓶中流出CO2,经制冷器液化成液体,经泵加压达到所需压力,经预热器加热至预定温度后,由底部进入萃取釜内进行萃取,此时处于超临界状态的CO2便将油脂从冬瓜籽中萃取出来。溶解有冬瓜籽油的CO2经过减压阀进入接收分离器,随着压力下降,CO2的溶解能力下降,溶质析出并沉淀于分离器的底部。经75min萃取时间,将接收分离器内部压力降至常压,得到萃取物,即得到冬瓜籽油。萃取率可表示为萃取得到的冬瓜籽油与原料冬瓜籽粉末的百分比,即:
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萃取率为45.93g/100g。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商业大学,未经天津商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76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