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受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37956.2 | 申请日: | 2011-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8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崔利嘉;祝庆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宝隆冶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1/10 | 分类号: | B23Q11/10;B23B51/0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何学成 |
地址: | 21312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切削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的受油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厂里,往往要加工孔径φ10~φ20毫米,孔深100~200毫米的细长孔,对于这种细长孔通常采用麻花钻头进行加工,加工过程中出现最大难点是钻头冷却、润滑、排屑。由于加工温度高,钻头容易磨损,经常修磨钻头,有时操作不当,造成钻头折断,影响效率;同时,由于孔径精度要求比较高,钻削加工后,往往还要采用铰削加工。对于批量大,要求精度高,困难更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受油装置,本发明向具有内冷却道的切削刀具输送冷却液体,降低切削刀具的热量及损耗,提高加工效率及精度。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受油装置,包括刀柄,该刀柄的一端设有装夹孔,刀柄上设有径向的进油孔,该进油孔与装夹孔连通;
还包括一个受油器,该受油器包括受油器座、轴承、密封环以及端盖;所述受油器座套在刀柄上,受油器座的周面上设有与刀柄上进油孔连通的进油腔,受油器座上设有环形的溢油腔,该溢油腔与进油腔连通,受油器座的周面上还设有与溢油腔连通的排油装置,受油器座的轴向端面设有凹腔,所述轴承位于受油器座上的凹腔中,轴承的内圈与刀柄紧固连接,所述密封环位于轴承的轴向端面与受油器座的凹腔壁面之间,所述端盖卡住轴承的另一轴向端面后与受油器座的轴向端面连接。
一种切削装置,包括切削刀具,该切削刀具上设有内冷却道,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受油装置,所述切削刀具固定于受油装置的刀柄上的装夹孔中。
采用了上述方案,通过本发明可以向具有内冷却道的切削刀具输送冷却液体,可以及时地降低切削刀具上的温度,降低切削刀具的磨损,避免切削刀具折断,提高效率及加工精度。对于硬度偏软的零件加工,几乎不需要修磨钻头。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受油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受油装置的剖面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密封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第一密封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切削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切削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为刀杆,11为油压头体,12为装配孔,13为内六角平端锁紧螺钉,14为进油孔;
20为油器座,21为轴承,22为密封环,23为端盖,24为进油腔,25为溢油腔,26为波纹管,27为连接管,28为限位凸起,29为挡圈,30为筒体,31为环体,32为容腔,33为密封筒,34为第一竖直段,35为第二竖直段,36为倾斜段,37为第二密封圈;
40为切削刀具。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本发明的受油装置,其主要是起到输入冷却液体(如压力油),对装夹的刀具进行不间断地冷却。本发明是由装夹切削刀具的刀柄以及受油器两部份组成,下面分别对这两部份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照图1及图2,刀柄由莫氏锥度的刀杆10及油压头体11组成,油压头体11的端部设有装夹孔,该装夹孔包括轴向的装配孔12和径向的螺纹孔,将刀具放入轴向的装配孔12中以后,通过内六角平端锁紧螺钉13旋入螺纹孔中后,将切削刀具锁紧在装配孔12中。在油压头体11上设还有径向的进油孔14,该进油孔14与装配孔12连通。
参照图1及图2,受油器包括受油器座20、轴承21、密封环22以及端盖23。受油器座20套在刀柄上,受油器座的周面上设有与刀柄上进油孔连通的进油腔24,压力油从进油腔24进入,并通过进油孔14后到达装配孔12中。受油器座上设有环形的溢油腔25,该溢油腔与进油腔连通。当压力油过多时,多余的压力油将会形成反向流动,这些压力油流入到溢油腔25中,通过受油器座20周面上设置的与溢油腔连通的排油装置排出到受油器外部。排油装置为排油管接头,该排油管接头由三段构成,即其包括波纹管26以及连接管27,在波纹管与连接管之间设有限位凸起28,连接管27插入到受油器座20圆周面上设置的连接孔中与溢油腔25连通,由于溢油腔25的高度有限,为了防止连接管27过多地插入到溢油腔25中,造成多余的压力油无法进入连接管27,通过限位凸起28对连接管27插入深度的限制,可以有效地防止上述情况地发生,确保多余的压力油顺利排出到受油器的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宝隆冶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宝隆冶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79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羽毛球专用人工羽毛及由其制成的羽毛球
- 下一篇:新型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