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38335.6 | 申请日: | 2011-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1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畠山晃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2/00 | 分类号: | H04W1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郭定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装置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例如,紧密邻近通信(在其中以IC(集成电路)卡执行短距离无接触无线通信)已经用于电子月票通行证和电子货币。因此,使用紧密邻近通信的电子月票通行证和具有电子货币功能的移动电话已经得到广泛使用。例如,在ISO/IEC 14443和ISO/IEC 18092中标准化了紧密邻近通信(在下文中也称为NFC(近场通信))。
用于执行遵循NFC标准的通信的示例性通信模式包括称为类型A、类型B和类型C的通信模式。采用类型C用于作为本申请的申请人的Sony公司的被称为的IC卡系统。
顺便地,在前述类型C中,采用13.56MHz的载波,并以212kbps(千位/秒)或424kbps的通信速率执行紧密邻近通信。同时,在类型A和B中,以106kbps的通信速率执行紧密邻近通信,这低于类型C的通信速率。如上所述,由于NFC的通信速率约为几百kbps,其并不是很高,因此不认为NFC适于大量数据(如,图像内容)的传输。
同时,NFC允许仅通过将IC卡通过R/W(读取器/写入器)来识别通信方,从而执行相互认证。因此,已经提出了这样的移交:其中,首先以NFC执行通信,其后将通信模式切换到具有比NFC的通信速率更高的通信速率的通信模式,如无线LAN或(例如,参见JP 2009-218845A)。
顺便地,近年来,具有比NFC的通信速率更高的通信速率的紧密邻近通信已经得到广泛使用。TransferJetTM是这种高速紧密邻近通信的一个示例性通信模式。在TransferJetTM中,采用4.48GHz的载波,并且以560Mbps的最大通信速率执行紧密邻近通信。
当将上述TransferJetTM应用于IC卡系统时,IC卡和从IC读取数据和向IC写入数据的R/W将能够向彼此快速地传送大量数据,如图像内容。
当将高速紧密邻近通信的通信模式(如,TransferJetTM)应用于IC卡系统时,R/W和IC中的每一个将仅通过将IC经过R/W就能够识别其通信方而不使用移交。因此,大量数据(如,图像内容)的快速传送是可能的。
同时,近年来,还已知了使用MMC和有线安全芯片的内容结算(billing)方法,如JP 2003-91704A中所述。
发明内容
然而,由于目前为止的内容下载已经通过利用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便携式CE装置等来实现,因此假设所有这种装置具有内置电池或通过AC适配器一直开启。尽管已知向闪存(如MMC)添加安全功能以便与JP2003-91704A中所述的结算兼容的情况,但是该技术基于以有线端子执行所有处理的假设。
考虑到前述情况,期望提供新颖的和改进的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其允许经由无线通信执行内容下载和结算处理,由此允许经由简单操作购买基于收费的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通信装置,包括:安全通信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安全通信,所述安全通信是安全紧密邻近通信;高速通信单元,被配置为执行高速通信,所述高速通信是比所述安全通信更快的紧密邻近通信;以及功率传输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功率传输。可以在时间上彼此不重叠的定时执行经由所述安全通信的通信和所述功率传输单元的功率传输。
所述通信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内容存储单元,被配置为存储已经经由所述高速通信下载的内容;安全存储器,被配置为保存关于所述内容的信息;以及信息写入单元,被配置为当下载内容时,经由所述安全通信将关于内容的下载的支付信息写入所述安全存储器。
当下载内容时,可以交替地执行经由所述高速通信的下载和已经下载的数据量到所述安全存储器的写入。
所述通信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内容存储单元,被配置为存储多个内容;安全存储器,被配置为保存关于所述内容的信息;以及信息写入单元,被配置为在经由所述高速通信将所述内容传送到读取器/写入器装置之前,经由所述安全通信,将关于所述多个内容中的至少一个的支付信息写入所述安全存储器。经由所述高速通信,可以将所述多个内容之中其支付信息已经被写入了的内容传送到所述读取器/写入器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83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