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梯度结构的超细硬质合金及其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38351.5 | 申请日: | 2011-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1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周定良;谢文;黄文亮;黄前葆;王社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9/08 | 分类号: | C22C29/08;C22C1/05;C22C1/10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43008 | 代理人: | 赵洪 |
地址: | 412007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梯度 结构 硬质合金 及其 制备 工艺 | ||
1. 一种梯度结构的超细硬质合金,该超细硬质合金是以Co、Ni、Fe中一种或几种金属元素作为粘结相,以WC和立方相化合物作为硬质相,所述立方相化合物为过渡金属Ti、Ta、Nb的碳化物和/或碳氮化物,所述粘结相的含量为4wt.%~12wt.%,所述立方相化合物的含量为0.4wt.%~1.2wt.%,其余主要为WC;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细硬质合金设有表层梯度结构,所述表层梯度结构中富集有粘结相但几乎不含所述的立方相化合物,所述表层梯度结构中的Co平均含量为所述超细硬质合金中标称Co含量的1~2倍;所述硬质相中WC的平均粒度为0.6μm~1.0μm,所述立方相化合物的平均粒度为WC的0.5~1.5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度结构的超细硬质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相中WC的平均粒度为0.8μm~1.0μ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度结构的超细硬质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方相化合物的粒度为WC粒度的0.8~1.2倍。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度结构的超细硬质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梯度结构中的Co平均含量为所述超细硬质合金中标称Co含量的1~1.5倍。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梯度结构的超细硬质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梯度结构的厚度为10μm~50μm。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度结构的超细硬质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方相化合物的含量为0.4wt.%~1.0wt.%,且其中Ti/(Ti+Ta+Nb)的原子比介于0.3~0.8之间。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度结构的超细硬质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细硬质合金中的N/Ti的原子比介于0.1~0.5之间。
8. 一种梯度结构的超细硬质合金的制备工艺,所述制备工艺包括原料配制、球磨混合、压制成型和烧结四个步骤,所述烧结步骤依次包括升温烧结、保温烧结和烧结冷却三个阶段,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温烧结是指:将所述压制成型后的粗坯置于真空环境下,烧结至1100℃~1300℃,在该首次控温区间保温5min~60min,然后继续升温至1340℃~1370℃,再通入20mbar~80mbar惰性气体,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烧结至1410℃~1450℃;
所述保温烧结是指:在上述烧结至1410℃~1450℃温度后,通入10mbar~100mbar的氮气,保温30min~90min;
所述烧结冷却是指:在上述保温烧结阶段结束后,在原有的氮气气氛下先冷却至1300℃~1100℃的冷却温区,最后在氢气气氛下冷却至室温。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梯度结构的超细硬质合金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升温烧结阶段,所述首次控温区间控制在1150℃~1250℃,该首次控温区间的保温时间为20min~40min。
10.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梯度结构的超细硬质合金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烧结冷却阶段,所述冷却温区控制在1250℃~1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835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铁合金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传统铬渣资源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