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水供给装置与方法及其制造与供给热水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38475.3 | 申请日: | 2011-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1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吴武杰;廖国凯;吕光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7/02 | 分类号: | F24D17/02;F24D19/10;F24H4/02;F24H9/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曾旻辉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县杨梅***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水 供给 装置 方法 及其 制造 控制 | ||
1.一种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补给水装置;
补给水控制装置;
水液位感测装置;
热泵或热回收的制热装置的进水和出水温度传感器;
供给热水温度传感器;
制热循环水泵控制装置;
供给热水泵控制装置;
制热装置;
制热循环水泵;
供给热水泵;
热水旁通装置;以及
L型管件;
该热水供给装置先执行各水液位、水液位差、温度、温度差等参数设定,再依序执行补给水控制装置、制热循环水泵控制装置及供给热水泵控制装置;使具有快速加热供给热水、需量排程供给热水和全量制热水供给热水等功能的热水供给装置;补给水控置装置依水液位感测装置获得的水液位与参数设定值,控制补给水装置动作;制热循环水泵控置装置依热泵或热回收的制热装置的进水和出水温度传感器与参数设定值,控制制热循环水泵动作;供给热水泵控制装置依供给热水温度感应器、水液位感测装置获得的水液位、热泵或热回收等制热装置的出水温度传感器与参数设定值,控制供给热水泵动作;热水旁通装置依热泵或热回收的制热装置的出水温度传感器、供给热水温度传感器与参数设定值,控制热水输送至槽体;L型管件使较高温度热水输送制供给热水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补给水控制装置设置有水液位感测装置,其用于感测水液位,依各水液位和水液位差设定值控制补给水装置动作或停止补给水供给;并设定最低或较低水液位停止供给热水或停止供给热水泵运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水液位感测装置包含多段式液位开关,依不同供热水量与温度需求,设定水位、水位差,执行快速加热、需量排程及全量制热水供给热水方法。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制热循环水泵控制装置设置有制热装置出水温度传感器,依不同供给热水方法的需求温度、温度差设定值,执行制热循环水泵加载与降载运转、供给热水泵启动或停止讯号、制热循环水旁通至储热水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供给热水泵控制装置设置有供给热水温度传感器,依供给热水温度、温度差设定值,执行供给热水泵加载与降载运转、供给热水旁通至储热水槽、供给热水至扩充的储热水槽或供给热水系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水旁通装置包含有:制热循环水旁通装置和供给热水旁通装置;目的将离开制热装置的热水和供给热水的温度未达设定值时,将热水旁通至储热水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L型管件设置于槽体内部,其一端开口向上,另一端连接槽体外侧,再连接至供给热水泵入口端或制热装置出口端管件。
8.一种热水供给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利用制造与供给热水方法操作流程,使具有快速加热供给热水功能、需量排程供给热水功能和全量制热水供给热水功能;其包含有:快速加热供给热水方法、需量排程供给热水方法和全量制热水供给热水方法。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水供给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快速加热供给热水方法,包含有快速直接加热供给热水方法和快速节能加热供给热水方法。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水供给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快速直接加热供给热水方法为控制制热装置之循环水量和补给水量,使制热装置之出水温度达供水温度设定值,直接供给热水至扩充储热水槽或供给热水系统;并控制补给水量,使储热水槽维持定水液位范围。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水供给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快速节能加热供给热水方法为控制需求补给水量,加热低温补给水至设定供给热水温度,再泵送至扩充储热水槽或供给热水系统。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水供给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需量排程供给热水功能包含有各时段热水需求量及运转方法设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847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