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雷公藤有效部位粉末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39090.9 | 申请日: | 2011-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3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林伟基;杨祥良;谢培山;徐辉碧;颜玉贞;方伟;彭帆;张聪;叶晓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澳门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37 | 分类号: | A61K36/37;A61P13/12;A61K12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万志香;曾旻辉 |
地址: | 澳门氹仔伟龙马路澳*** | 国省代码: | 中国澳门;8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雷公藤 有效 部位 粉末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雷公藤有效部位粉末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慢性肾病患病率在8%左右。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如常见的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肾损害等,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慢性肾炎是一组多病因的慢性肾小球病变为主的肾小球疾病,目前认为它可能是由于各种细菌、病毒或原虫等感染,通过免疫机制炎症介质因子及非免疫机制等引起,临床上主要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主产于我国的湖北、湖南、福建等省,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肿瘤、抗生育等多种药理活性,至今已从雷公藤中分离得到了数百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为萜类成分,包括倍半萜生物碱、二萜以及三萜类化合物。自1977年黎磊石院士等首次报导中药雷公藤治疗肾小球肾炎以来,雷公藤已广泛用于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炎的治疗,并显示了独特的疗效。
雷公藤化学成分众多,药理作用复杂,其中既含有药效成分,也含有毒性成分,这使雷公藤提取物具有良好而独特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又导致其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限制了雷公藤在临床上的应用。尽量富集雷公藤提取物中的药效成分而去除无效和有毒成分,可以大大降低雷公藤提取物的毒性,同时保持其有效性,使临床用药安全得到提高。文献报道,雷公藤红素是一种毒性成分(朱晓明等,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96,1:21),由此我们有针对性的除去雷公藤红素,降低其毒副作用。
现有的雷公藤制剂,其原料来源多用雷公藤的去皮根提取物。雷公藤提取物在制备工艺上有:醇提乙酸乙酯萃取法,水提氯仿萃取后柱层析方法,醇提氯仿萃取后柱层析方法等方法(专利CN 200710043857.1;CN 200910196969.X;US 5580562;夏志林等,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4,3,135),这些制备方法存在如下缺点:
1.乙酸乙酯直接萃取方法,其提取有效成分复杂,有效成分含量低,不利于下一步制剂生产。
2.用柱层析方法,虽然有效成分含量高,但有机溶剂用量大,大多数情况下用到氯仿,毒性大。
3.柱层析方法中,用混合溶剂,操作复杂以及进一步回收利用困难。
4.针对性不强。雷公藤所含化学成分复杂,现有的工艺制备的原料没有根据不同疾病对化学成分成分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舍,导致副作用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雷公藤有效部位粉末的制备方法,解决现有提取方法针对性不强,生产成本高、处理过程复杂等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雷公藤有效部位粉末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粉碎:选用雷公藤根茎,干燥粉碎后制得雷公藤粉末;
(2)醇提:将雷公藤粉末用浓度为90wt%~100wt%的乙醇回流提取2~3次,将各次提取液合并后,回收乙醇,得粗提浸膏;
(3)第一次萃取:将粗提浸膏用乙酸乙酯溶剂萃取1~3次,乙酸乙酯溶剂与粗提浸膏用量比为5~8mL∶1g,合并各次萃取液,浓缩萃取液至原体积的20%~40%,得到浓缩萃取液;
(4)第二次萃取:以碳酸盐水溶液对步骤(3)所得浓缩萃取液萃取2~3次,弃去碳酸盐水溶液,得到二次萃取液,用等体积的水洗二次萃取液2~3次后,回收二次萃取液溶剂,干燥得到有效部位粉末;所述碳酸盐水溶液中碳酸盐的含量为2wt%~5wt%,碳酸盐水溶液和浓缩萃取液的体积比为0.5~1.5∶1。
以上述方法制备的雷公藤有效部位粉末,萜类成分总含量超过50%,有毒成分雷公藤红素含量少于0.2%,主要用于慢性肾炎的治疗。
所述的制备方法,优选地,所述粉碎步骤中,所述雷公藤根茎为带皮的雷公藤根茎;所述步骤(4)中,所述碳酸盐为碳酸钠或碳酸钾。
本发明中所用乙醇、乙酸乙酯溶剂,可以回收以后继续使用。
本发明操作简单,有毒有机溶剂使用少,溶剂均可以方便的回收使用,生产成本低,易于工业化生产,在第二次萃取步骤中去除了毒性的酸性成分(红素),本方法制备的粉末主要针对慢性肾炎疾病,有效成分的含量高于50%,毒副作用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本发明所制备的有效部位粉末中的萜类成分中总二萜内酯,总三萜含量,倍半萜生物碱,雷公藤红素的测定如下。
总二萜内酯含量测定:
(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雷公藤甲素对照品,用浓度70%的乙醇超声溶解,制备浓度为0.15mg/mL的对照品贮备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澳门科技大学,未经澳门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90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耙矸机耙斗用钢丝绳连接器
- 下一篇:组合式膨胀杆塔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