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能源联合发电供电的电动车充电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39982.9 | 申请日: | 201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1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开明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02;H02J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加拿大安*** | 国省代码: | 加拿大;CA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能 联合 发电 供电 电动车 充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能源联合发电供电的电动车充电系统,属于能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公交车(电动车)以及家用电动车的大量投入使用,使用电量明显增加,对电网产生了一定的压力,也提高了新能源车的运营成本。然而随着世界化石燃料(亦称矿石燃料、石化燃料)储量的逐渐减少,化石燃料价格在不断的上扬,使火电的成本逐渐增加,再加上化石燃料对大气的污染日益加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鼓励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电力能源结构的调整已经是必然的趋势。以风力发电和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异常迅速,根据现有的水平来看,这些新能源一般都是以单一发电形式出现,带有一些较为明显的缺陷。风力发电是利用风能作为能量来源,依靠风能发出的电频率与风力发电机叶轮的转速成正比,受风力大小影响电频率不能保持稳定不变;而且风资源难以精确预测,即使在富风区每年也有周期性的弱风时段,因此发电量不可控制,发电量波幅较大,给当地电网造成很大的压力。利用太阳能源也有类似难以精确预测和发电不可控制的缺陷,比如云层的厚度、下雨的时间长短、日照的强弱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进行发电,具有节能环保的多能源联合发电供电的电动车充电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太阳能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生物质能发电系统、电源中央控制中心、交直流发电插座和充电插座以及可供发电和充电两用停车位,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和生物质能发电系统均与电源中央控制中心相连接,电源中央控制中心分别与交直流发电插座和充电插座以及可供发电和充电两用停车位相连接,所述电源中央控制中心还与电网相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是:可以根据整个系统对电能的需求以及太阳能和风能对供电系统的能量供给情况,通过调整生物质能发电系统的运行,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电能的可控供应,满足电动车的充电需求,大大减少了电网侧的匹配压力,还能够满足规模发电的并网要求,使得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即得到综合的利用,同时又实现了规模化的发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多能源联合发电供电的电动车充电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多能源联合发电供电的电动车充电系统,包括:太阳能发电系统1、风力发电系统2、生物质能发电系统3、电源中央控制中心7、交直流发电插座和充电插座8以及可供发电和充电两用停车位9,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1、风力发电系统2和生物质能发电系统3均与电源中央控制中心7相连接,电源中央控制中心7分别与交直流发电插座和充电插座8以及可供发电和充电两用停车位9相连接,所述电源中央控制中心7还与电网6相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铅氧电池加混合动力发电系统4,所述的铅氧电池加混合动力发电系统4分别与电源中央控制中心7、交直流发电插座和充电插座8以及可供发电和充电两用停车位9相连接。
还包括磁力加镁空电池发电系统5,所述的磁力加镁空电池发电系统5分别与电源中央控制中心7、交直流发电插座和充电插座8以及可供发电和充电两用停车位9相连接。
铅氧电池加混合动力发电系统4和磁力加镁空电池发电系统5是对太阳能发电系统1、风力发电系统2以及生物质能发电系统3的一种补充和强化。铅氧电池加混合动力发电系统4和磁力加镁空电池发电系统5可以直接接在交直流发电插座和充电插座8的发电插座一侧,或者接在可供发电和充电两用停车位9的发电停车位上,直接给电动车充电。剩余电量可以通过电源中央控制中心7并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具体实施方式都是基于本发明整体构思下的不同实现方式,而且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开明,未经陈开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99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轴套配合用的双向弹性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轴套配合用的双向弹性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