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整体式副箱气缸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40021.X | 申请日: | 201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8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杨柳;张再伟;王鲜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48/06 | 分类号: | F16D48/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谢亮;王志刚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体 式副箱 气缸 总成 | ||
1.一种整体式副箱气缸总成,其包括气缸体(14),其中在气缸体(14)的内部,拔叉轴(10)、活塞(15)通过锁紧螺纹(17)进行连接,在活塞(15)上设置有密封圈(16),在气缸体(14)的上部通过电磁阀盖(31)还固定安装两个电磁阀(32,33),其特征在于:活塞(15)将气缸体(14)分为两个气体腔室(9,21),其中气体腔室(9)设置成通过电磁阀(32)中的电磁线圈(4)、静铁芯(3)和动铁芯(6)产生的电磁力控制其体积变化,而气体腔室(21)设置成通过电磁阀(33)中的电磁线圈(28)、静铁芯(29)和动铁芯(26)产生的电磁力控制其体积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副箱气缸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气缸体(14)上设置有加长导向套(12),在导向套(1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导向套(12)的档圈(11),在气缸体上还设有密封圈(13)。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整体式副箱气缸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气缸盖(18)上设置有电感传感器(20),铁芯(19)与拔叉轴(10)相连接,电感传感器(20)配置成可通过铁芯(19)的移动产生的电感量变化而检测获得拨叉轴(10)的位移。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整体式副箱气缸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电磁阀盖(31)上设置有消声器(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体式副箱气缸总成,其特征在于:气缸体(14)的上部安装有电磁阀(32),该电磁阀(32)的结构和安装方式使得当电磁线圈(4)通电时,静铁芯(3)在电磁线圈(4)的作用下产生向上的电磁力,克服回位弹簧(7)的弹簧力,使动铁芯(6)向上运动,以关闭排气门(5),打开进气门(8),从而使来自进气口(22)的压缩空气经进气门(8)到达气体腔室(9),活塞(15)在气体腔室(9)的压缩空气作用下带动拔叉轴(10)向右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整体式副箱气缸总成,其特征在于:拔叉轴(10)、电磁线圈(4)、静铁芯(3)、动铁芯(6)、回位弹簧(7)、关闭进气门(8)、气体腔室(9)、压缩空气经排气门(5)、通道(2)、消声器(1)这样配置,使得当拔叉轴(10)移动到右端指定位置时,电磁线圈(4)断电,静铁芯(3)的磁力消失,动铁芯(6)在回位弹簧(7)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关闭进气门(8),打开排气门(5),气体腔室(9)的压缩空气经排气门(5)、通道(2)、消声器(1)排向大气。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体式副箱气缸总成,其特征在于:气缸体(14)的上部安装有电磁阀(33),该电磁阀(33)的结构和安装方式使得当电磁线圈(28)通电时,静铁芯(29)在电磁线圈(28)的作用下产生向上的电磁力,克服回位弹簧(25)的弹簧力,使动铁芯(26)向上运动,关闭排气门(27),打开进气门(24),使来自进气口(22)的压缩空气经进气门(24)、通道(23)到达气体腔室(21),活塞(15)在气体腔室(21)的压缩空气作用下带动拔叉轴(10)向左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整体式副箱气缸总成,其特征在于:拔叉轴(10)、电磁线圈(28)、静铁芯(29)、动铁芯(26)、回位弹簧(25)、进气门(24)、排气门(27)、气体腔室(21)、压缩空气经通道(23)、排气门(27)、通道(30)、消声器(1)这样设置,使得当拔叉轴(10)移动到左端指定位置时,电磁线圈(28)断电,静铁芯(29)的电磁力消失,动铁芯(26)在回位弹簧(25)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进气门(24)关闭,排气门(27)打开,气体腔室(21)的压缩空气经通道(23)、排气门(27)、通道(30)、消声器(1)排向大气。
9.如权利要求1、2以及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整体式副箱气缸总成,其特征在于:电磁阀为两位三通电磁阀,并且两个电磁阀与气缸体(14)集成为一体而制造。
10.如权利要求1、2以及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整体式副箱气缸总成,其特征在于:气缸体(14)采用铝合金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002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尘埃控制和冷冻调节的方法和组合物
- 下一篇:全时八轮驱动车辆差速传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