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溶性耐酸红曲红色素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40526.6 | 申请日: | 201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1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甘纯玑;谢苗;杜佩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B57/00 | 分类号: | C09B57/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溶性 耐酸 红曲 红色素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溶性耐酸红曲红色素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红曲色素是以粮食为原料,通过红曲菌培养过程,得到的代谢产物。其基本原料充足,可以满足大规模生产需要。
公知的红曲色素是一类醇溶性色素,其主要成分为红斑素和红曲红素,其分子结构为:
其中,红斑素:R=C7H15,红曲红素:R=C5H11。该成分呈红色,难溶于水。
日本专利(73 44880)公开了一种水溶性红曲色素的专利申请,利用红曲红素和红斑素与水溶性蛋白质、多肽和氨基酸作用,形成具有水分散性的复合物,其制备过程复杂,有可能引入过量的杂质。
本发明人公开的中国发明专利ZL96122279.4公开了一种水溶性红曲红色素和黄色素的制备方法,由红曲霉产生的橙红色醇溶性红色素红曲红素和红斑素,通过碱解使其分子中的内酯键打开,生成羧酸盐,转化成水溶性红色素;通过与含氧硫化物反应,将环羰基还原成羧基,转化成黄色水溶性色素。
本发明人公开的中国发明专利ZL200510044947.3公开了一种酸溶性红曲红色素的制备方法,由红曲霉产生的橙红色醇溶性红色素红曲红素和红斑素,通过碱解使其分子中的内酯键打开,生成羧酸盐,转化成水溶性红色素,再将其与有机酸或其酸酐反应,生成酸溶性色素,这种色素虽然可溶于酸性溶液,然而当酸性较弱时(如pH高于4.0时),则出现沉淀。
发明内容
为了拓展红曲色素的使用适应性,开拓红曲色素的用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的水溶性耐酸红曲红色素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
①原料:以红曲菌代谢产生的醇溶性红曲红色素为原料,其主要成分为红斑素和红曲红素,其分子结构为:
其中,红斑素:R=C7H15,红曲红素:R=C5H11。
②碱解:将上述醇溶性红曲红色素加入特定的碱解剂中进行碱解反应,醇溶性红曲红色素与碱解剂的摩尔比为1:1~1:10,反应温度控制在10℃~90℃,反应时间为5min~120min,所用的碱解剂包括氢氧化物、碳酸盐、碳酸氢盐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得产物的分子结构为:
其中, R为C7H15或C5H11,M为金属离子。
③羟基酯化:将步骤②得到的产物与有机酸或其酸酐混合,进行羟基酯化反应,有机酸或其酸酐的添加量为碱解产物的1~20倍摩尔量,加热,温度控制在10℃~100℃,反应0.5h~12 h;反应完后加入蒸馏水搅拌,静置沉淀,过滤收集沉淀物,得到羟基酯化产物。所述的有机酸包括乙酸、丙酸、2-甲基丙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的酸酐包括乙酸酐、丙酸酐、2-甲基丙酸酐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在羟基酯化反应过程中还可以加入催化剂,所述的催化剂为硫酸、浓盐酸、硝酸、对甲基苯磺酸或氯磺酸。所得产物的分子结构为:
其中, R为C7H15或C5H11, R1为烃基(含碳数1~4个)。
④羧基酯化:将步骤③得到的产物与环氧化物混合,环氧化物的添加量为上述产物的1~10倍摩尔量,温度控制在10℃~60℃,反应0.5h~12 h。所述的环氧化物包括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得产物的分子结构为:
其中, R为C7H15或C5H11,R1为烃基(含碳数1~4个),R2为烃基(含碳数1~3个)。
⑤干燥:将步骤④得到的产物进行干燥和粉碎,得到的干燥粉末即为所制备的水溶性耐酸红曲红色素。
本发明在中国发明专利ZL200510044947.3已经公开的酸溶性红曲红色素制备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其与环氧化物反应,使其分子中的羧基与环氧化物反应,生成适应于各种pH范围的水溶性耐酸红曲红色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05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