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布艺帘面料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41404.9 | 申请日: | 2011-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6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炳华;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华泓进出口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2 | 分类号: | B32B9/02;B32B27/02;B32B27/12;D03D15/00;D04B1/14;D04B21/00;A47H23/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布艺帘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料,尤其涉及一种抗菌除臭的多功能新型布艺帘面料,属于织物面料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窗帘是一种常用的家具用品,其主要作用是与外界隔绝,保持居室的私密性,同时它又是不可或缺的装饰品。冬季,拉上幔帐式的窗帘将室内外分隔成两个世界,给屋里增加了温馨的暖意。其种类丰富多样,有布窗帘、纱窗帘、无缝纱帘、直立帘、罗马帘、木竹帘、铝百叶、卷帘等。
布艺帘作为一种常用的窗帘,其面料质地柔和,原料丰富,有纯棉、麻、涤纶、真丝及其混纺织物等。棉质面料质地柔软、手感好;麻质面料垂感好,肌理感强;真丝面料高贵、自然、飘逸;涤纶面料挺刮、色泽鲜明、不褪色、不缩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布艺帘,既可以减光、遮光,又可以防风、除尘、隔热、保暖和消声,改善居室气候与环境。因此,装饰性与实用性的巧妙结合,是现代布艺帘的最大特色。
随着,城市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城市空气质量的每况愈下,当人们开窗户通风的时候往往会有细菌的侵入,影响室内的空气质量。而普通的布艺帘很难阻隔细菌的侵入,有的还会成为细菌的载体,对人体健康造成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布艺帘面料,通过合理的材料选配和科学的制备工艺,使该面料制得的布艺帘具有柔和的质地及良好的上色能力;同时,该面料独特的抗紫外线辐射和抗菌除臭功能,提高了其实用性。
本发明是一种新型布艺帘面料,该面料由外层、中间层和里层组成,所述的外层为涤纶织物面料层,所述的中间层为抗菌除臭面料层,所述的里层为天然蚕丝面料层,所述的外层面料通过机织工艺进行制备,所述的中间层和里层面料通过针织工艺进行制备。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外层面料的机织密度为64,32,确保了面料良好的透光性。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外层面料的厚度为0.2-0.3mm,涤纶单丝直径为0.02mm。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中间层面料中抗菌除臭纤维的主要成分为纳米竹炭纤维和活性炭颗粒。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抗菌除臭纤维通过熔体纺丝法制得,其纤维条直径为0.03-0.05mm。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中间层面料的针织密度为:横密44,纵密32。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新型布艺帘面料,该面料质地柔和,上色能力强,制备工艺简便;外层面料能够有效的阻隔紫外线辐射,而中间层面料独特的抗菌除臭纤维能在室内外空气对流时防止细菌的侵入,同时,能吸附空气中异味气体分子,并通过光照自行分解,营造了清新舒适的室内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新型布艺帘面料的剖视图;
图中,1、外层,2、中间层,3、里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新型布艺帘面料的剖视图,该面料由外层1、中间层2和里层3组成,所述的外层1为涤纶织物面料层,所述的中间层2为抗菌除臭面料层,所述的里层3为天然蚕丝面料层,所述的外层1面料通过机织工艺进行制备,所述的中间层2和里层3面料通过针织工艺进行制备。
本发明面料提及的外层1通过经纬编织机进行织造,其经纬机织密度为64,32;其中,经线为4根1股,纬线为3根1股,确保了面料良好的透光性和强度,涤纶单丝直径为0.02mm,制得外层1面料的厚度为0.2-0.3mm;该层面料具有抗紫外线辐射功能,常规波段的紫外线辐射反射率为99.2%以上。
中间层2面料中抗菌除臭纤维的主要成分为纳米竹炭纤维和活性炭颗粒,其余为涤纶,其百分含量配比为:纳米竹炭纤维60%、活性炭颗粒15%、涤纶25%;其中,抗菌除臭纤维通过熔体纺丝法制得,其纤维条直径为0.03-0.05mm,制得的中间层2面料的针织密度为:横密44,纵密32;该层面料中纳米竹炭纤维成分能有效阻隔多种细菌,阻隔效率为90%以上,而内部的活性炭颗粒能有效吸附异味气体分子,转化为二氧化碳排除,上述两种功效时效性长,耐洗度高,其有效性为3-5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华泓进出口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市华泓进出口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14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式转向系统的输出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铰接式底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