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扁平金属导爆索及其侧向并联传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41789.9 | 申请日: | 2011-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0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马宏昊;沈兆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D1/00 | 分类号: | F42D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陈进;奚华保 |
地址: | 230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扁平 金属 导爆索 及其 侧向 并联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起爆、传爆器材的制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金属导爆索自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问世以来,被广泛应用于采矿、爆破、军事、航空、空间武器等领域。金属导爆索可分为普通导爆索(装药线密度>12g/m)、低能导爆索(装药线密度3-12g/m)、超低能导爆索(装药线密度<3g/m)。无论哪种金属导爆索,在实际应用中都会遇到侧向连接起爆问题。文献《金属导爆索爆炸网络及应用技术研究》(康聪成,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实验表明:两根金属导爆索在径向间距为0mm时,传爆率为44%;当间距为1mm时,传爆率为80%;当间距为2mm时,传爆率为0%。这就是说,将圆形金属导爆索直接并联并不能保证100%传爆。为了解决侧向传爆问题,该文献该设计了一种可以提高金属导爆索侧向传爆率的并联装置,但需要添加塑料管、铜管壳等辅助配件用以组装,这增加了制作成本和操作复杂性。长期以来,如何能实现金属导爆索的直接侧向连接传爆是本领域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辅助部件即可直接侧向并联传爆的金属导爆索及其侧向并联传爆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扁平金属导爆索,包括内药芯和包裹在外部的金属外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爆索横截面为长方形或近似长方形的扁平状,其四个边角处光滑过渡;所述横截面的长度与宽度之比为1.5-5,所述内药芯厚度(宽度)大于该药芯炸药的临界直径。
本发明的扁平金属导爆索中,所述金属导爆索内药芯和包裹在外部的金属外层的种类、相关参数与现有金属导爆索相同。
使用本发明的扁平金属导爆索进行侧向传爆方法是,将起爆的扁平金属导爆索的长表面(即横截面长方形的长所在表面)与被传爆的扁平金属导爆索的长表面紧密接触,例如使用胶布捆绑或用粘合剂粘接,其中二者紧密接触部分的长度大于8mm。
在实际使用中,当需要从1根扁平金属导爆索传爆到2根或多根金属导爆索时,可将传爆扁平金属导爆索插到任意两根被传爆扁平金属导爆索之间,使它们的长表面分别紧密接触。
使用本发明的扁平金属导爆索进行侧向传爆,稳定可靠,解决了本领域长期以来没能解决的技术难题。因为使用现有技术中普通圆形金属导爆索为侧向传爆而进行侧向连接时,虽然连接部分表面接触在一起,但由于金属导爆索是圆形,实际接触部分很小,传爆导爆索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传至被传爆导爆索要经过一部分空气,空气对冲击波的衰减作用非常明显;同时导爆索在爆炸时,沿导爆索方向(即爆轰波阵面传爆方向)压力较高,其侧向压力主要取决于与导爆索直径相当的长度内的装药量,受导爆索装药线密度限制,这个装药量并不大,使得侧向压力远低于轴向压力。以上两点是导致现有普通圆形金属导爆索在侧向直接连接时很难实现传爆的主要原因。扁平金属导爆索呈扁平状,两根扁平金属导爆索之间接触面积大,起传爆作用的扁平金属导爆索内炸药爆炸时,作用在被传爆扁平金属导爆索上较大的冲击波压力和冲量使被传爆导爆索内炸药热点升温,热点处炸药发生燃烧转爆轰过程,使得被传爆金属导爆索内炸药起爆。
需要配件才能实现圆柱形导爆索侧向并联起爆的方法,需根据不同直径导爆索配备不同尺寸配件,配件繁多、操作繁琐。与该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扁平金属导爆索,无需辅助部件即可直接实现侧向并联传爆,适用于不同尺寸、不同装药线密度导爆索的侧向并联传爆,具有起爆可靠、连接简便快捷、无需配件的优点。
下面通过实施例和附图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扁平金属导爆索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使用扁平金属导爆索进行“1传1”的侧向传爆的连接方法示意图。
图3是图2中二者连接部分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使用扁平金属导爆索进行“1传2” 侧向传爆的连接方法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使用扁平金属导爆索进行“1传4” 侧向传爆的连接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导爆索横截面为长方形,其包裹在外表的金属外层1是金属铝管,管壁厚0.2mm,其内药芯2的装药为RDX,药芯线密度2.8g/m,该药芯炸药的临界直径是1.0mm。所述长方形长度3.5mm,宽(厚)度1.5mm,长宽比为2.33。边角处有半径0.3mm的圆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17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