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产超高粘度精制棉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41806.9 | 申请日: | 2011-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1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仁旭;阳洪;赵利斌;郭朝刚;马君;吴定军;郭逢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北方硝化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C3/02 | 分类号: | D21C3/02;D21C3/22;D21C9/14;D21C9/16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武森涛 |
地址: | 646605 四川省泸***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超高 粘度 精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粘度精制棉生产工艺,更具体地说涉及粘度大于1500mPa·s的超高粘度精制棉生产工艺,属于精制棉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纤维素醚、纤维素酯类厂商在生产高粘度产品时,总要求在其原材料——精制棉达到一定白度的前提下,其粘度越高越好,以满足他们生产高粘度产品的要求。传统的精制棉生产一般采用以下工艺:1)棉短绒开棉;2)高压蒸煮:将棉短绒加入到蒸煮锅内,加碱液升温蒸煮;3)洗涤:将蒸煮后的棉短绒洗涤;4)漂白前预处理;5)漂白;6)碾压、烘干制得成品。如:CN1718874A(申请号:200410013451.5)公开了一种粘度大于800mPa·s的特高粘精制棉的生产方法,其生产方法如下:
1)选料:选取成熟度≥80%的、外观无杂、无异性纤维、纤维长度在8-10mm的棉短绒为原料;
2)蒸煮:a、预前蒸煮:将原料加入蒸球内,加入含有NaOH和Na2SO3的水溶液,pH=8-10,溶比1∶3-5,按重量计含有NaOH和Na2SO3的水溶液中NaOH浓度为2.1-2.6%,Na2SO3的的浓度为1-3%,在常压下蒸球转动10-30分钟;b、首段蒸煮:将蒸球内的温度控制在110-120℃,压力控制在0.1-0.3MPa,首段蒸煮50-70分钟;c、末段蒸煮:再将蒸球内温度控制在130-150℃之间,压力控制在0.3-0.6MPa,末段蒸煮70-120分钟;
3)洗浆;
4)漂白:漂白前预处理:将洗浆后的浆料加入H2SO4中和其中未能洗净的碱,使溶液的pH=9-12时进入漂白;漂白:将漂白前与处理后的浆料在漂白池内按容比(体积比)1∶10-15加入浓度为5-6%的H2O2漂白液,将温度控制在10-30℃,每升漂白液中加入EDTA稳定剂3-5g,pH=7-10,漂白60-80分钟,再漂洗;
5)碾压、烘干得到产品。
该工艺方法可以生产出粘度大于800mPa·s的精制棉产品。其不足之处是:选用的棉短绒的成熟度高,要求大于80%,一般的棉短绒难以达到如此高的成熟度;蒸煮通过二段蒸煮完成,工艺过程不易控制;在漂白时单位产品消耗的H2O2量过大且在漂白时间内H2O2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生产成本较高;还有,该发明生产的精制棉粘度仅仅大于800mPa·s,不能满足生产高粘度纤维素醚、纤维素酯对其原材料——精制棉的超高粘度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精制棉生产中影响精制棉产品粘度及白度的不利因素,提供一种精制棉生产工艺,其生产的成品白度大于75%、粘度大于1500mPa·s、杂质含量少的超高粘度精制棉。且蒸煮时间少,漂白过程中全部采用常温漂白工艺,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生产成本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生产工艺过程包括:
(1)选料、开棉、蒸煮:以棉短绒为原料经开棉除杂后加入蒸煮液于120~140℃进行蒸煮;其中,蒸煮液中NaOH含量为20~45g/l,乳化剂重量百分比为0.05~0.5%;优选的是选取成熟度大于70%,聚合度大于2300dp棉短绒为原料。
(2)预漂白:蒸煮后的脱脂棉经水洗涤,然后加水得到棉浆液,加入NaOH溶液至pH=9-11,然后加入亚氯酸钠至亚氯酸钠的浓度为0.05~1wt%进行预漂0.5-2h,
(3)酸化:预漂白后的棉浆加入硫酸,使pH为2~4酸化30-60min;
(4)双氧水漂白;酸化后的棉浆洗涤,调pH至8~11,加入H202漂白1~2h;
(5)烘干制得成品。
步骤(1)开棉除杂后先用蒸煮溶液进行浸润,使棉短绒完全被碱液浸润,然后加入蒸煮液进行蒸煮。
其中,步骤(1)蒸煮时料液经(20-40min)升温到120~140℃,蒸煮压力(表压)为0.10~0.25MPa,蒸煮时间1-3h;
蒸煮时料液比为1∶3~10(重量比)为宜。如蒸煮时碱液过多,设备的利用率低,即设备的生产效率低;如蒸煮时碱液过少,不能有效去除纤维中的杂质,不能达到蒸煮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北方硝化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北方硝化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18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维减隔震铅芯橡胶支座
- 下一篇:具有浸润性可控的氧化锌单晶表面改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