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田用速溶型微量元素示踪剂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42280.6 | 申请日: | 2011-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6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易飞;江涛;陈维余;黄波;高云峰;王京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E21B4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秀奎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田 速溶 微量元素 示踪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田使用的井间示踪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速溶型微量元素示踪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由于油藏平面上和纵向上的非均质性,以及油水粘度的差别和注采井组内部的不平衡,势必造成注入水在平面上向生产井方向的舌进和在纵向上向高渗透层突进的现象。为了改善层间关系,提高水驱效率,油田已开展了注水井调剖、油井堵水、封堵大孔道等综合治理措施。这些措施成功与否,取决于对油藏认识的正确程度。井间示踪技术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目前,井间示踪剂技术发展已经历了四代:
1、化学示踪剂,主要为无机盐、卤代烃及醇类
2、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
3、非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
4、微量元素示踪剂
在上述四代示踪剂技术中,由于微量元素示踪剂具有用量小、检测灵敏度高、无污染、无放射性及可选择种类多等技术优点,已成为目前示踪剂技术的发展方向。然而目前应用的示踪剂由于药剂剂型和组成的局限,使得应用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诸如(1)现有的微量元素示踪剂溶解性普遍较差,影响了现场的配注速度和注入的质量;(2)药剂稳定性差,易吸附,影响监测效果影响,进而影响其大规模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速溶型微量元素示踪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速溶型微量元素示踪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速溶型微量元素示踪剂,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下述组分组成:稀土元素络合物60-80%、泡腾剂16-20%、微孔发生剂2-10%、崩解剂2-10%。
各个组分质量百分含量优选为稀土元素络合物70-80%、泡腾剂16-20%、微孔发生剂5-10%、崩解剂5-10%
所述稀土络合物为稀土元素,钪Sc、钇Y及镧系中的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共17种元素的任意一种,使用的络合剂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EDTA钠盐,乙二胺羟乙基三乙酸、二乙三胺五乙酸的任意一种,两者以摩尔比1∶1的比例进行络合,获得稀土络合物。
所述泡腾剂为酸剂和碱剂组成;酸剂为有机酸,可选择柠檬酸、抗坏血酸、己二酸、酒石酸、右旋酒石酸、富马酸、苹果酸、马来酸中的任意一种;碱剂为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碳酸盐或碳酸氢盐,例如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或碳酸钙中的任意一种,酸剂和碱剂的摩尔比为1∶1。
所述微孔发生剂是二元醇,例如乙二醇,1,3-丙二醇。
所述崩解剂可选用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羧甲基淀粉钠(CMS--Na)、低取代羟丙纤维素(L--HPC)、微晶纤维素(MCC)、交联羧甲基淀粉钠(cCMS--Na)中的任意一种。
制备上述微量元素示踪剂的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按质量百分比称取稀土元素络合物60-80%、泡腾剂16-20%、微孔发生剂2-10%、崩解剂2-10%,用乙醇搅拌调和,放入治粒机治粒,得到粒状的产品即可。
各个组分质量百分含量优选为稀土元素络合物70-80%、泡腾剂16-20%、微孔发生剂5-10%、崩解剂5-10%
上述的速溶性颗粒状微量元素示踪剂在油田井间示踪监测中应用。
所述稀土络合物为稀土元素,钪Sc、钇Y及镧系中的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共17种元素的任意一种,使用的络合剂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EDTA钠盐,乙二胺羟乙基三乙酸、二乙三胺五乙酸的任意一种,两者以摩尔比1∶1的比例进行络合,获得稀土络合物。
所述泡腾剂为酸剂和碱剂组成;酸剂为有机酸,可选择柠檬酸、抗坏血酸、己二酸、酒石酸、右旋酒石酸、富马酸、苹果酸、马来酸中的任意一种;碱剂为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碳酸盐或碳酸氢盐,例如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或碳酸钙中的任意一种,酸剂和碱剂的摩尔比为1∶1。
所述微孔发生剂是二元醇,例如乙二醇,1,3-丙二醇。
所述崩解剂可选用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羧甲基淀粉钠(CMS--Na)、低取代羟丙纤维素(L--HPC)、微晶纤维素(MCC)、交联羧甲基淀粉钠(cCMS--Na)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22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流气升式发酵罐
- 下一篇:圆螺母套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