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42988.1 | 申请日: | 2011-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8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陈美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美红 |
主分类号: | E21F1/08 | 分类号: | E21F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15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机,特别涉及一种隧道射流风机用变拱度型。
背景技术
射流风机是一种专用轴流风机,由一台轴流风机加上进出口消声器组成,通常用于中、短程公路/铁路遂道的纵向通风换气系统,也可用于其它类似的通风场合。采用纵向射流风机通风方式的造价只有横向通风方式造价的七分之一,所以被认为是隧道通风系统的首选方案。
我国目前的公路/铁路隧道断面基本上均为圆形(大拱度),射流风机大多布置在隧道中线两侧,绝大部分均整体悬挂于隧道顶壁部位安装,支吊架为叉形结构。因风机直接安装于隧道通行车辆与人员的顶部,因此要求风机的支吊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安全强度与美观性。
由于隧道在施工中实际拱度的半径值往往与设计值不符,并且用于联接吊架与隧道壁的预埋钢板相对位置也各不相同(最多预埋钢板的横向间距值800mm能误差±300mm之多),所以原有拱形隧道中射流风机通常采用的叉形吊架在设计前必须在安装现场对每一块预埋钢板利用激光测距仪等设备进行现场精确测量。同时由于支架为叉形,所以最终支架在设计时各个构件安装时都必须呈一定的相对夹角,如果夹角不对就会产生叉形支架与预埋钢板横向间距的不统一,生产时如果一端的联接孔位置稍有偏差或加工后变形,就会使构件的另一端产生更大的相对误差值,使支架最终很难拼装成功,最终支架也将无法正确合理地焊接于预埋钢板中。所以在实际使用中,大多数厂家均是按现场实测的预埋钢板位置尺寸对每一副支架进行一一定制组装,并且进行对应编号,由于支架发货时均为散件状态,所以到了现场后拼装时极易出现错拼的现象,加工难度和安装难度非常大。
同时,按照JTJ026.1-1999《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中要求射流风机:支承风机的结构强度应保证在实际静荷载的15倍以上,风机安装前应做支承结构的载荷试验。由于叉形支架安装后主要构件与隧道中心线均呈很大的相对角度,在做支承试验时支架构件将承受竖向受重力与倾斜方向剪切力的双重受力,整体受力情况很复杂,校核计算很难进行,常常需要专业人员在大型计算机上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复杂的建模、分析计算,十分不方便,所以通常为保证在15倍的载荷下拉拔试验时支架不损坏或变形,叉形支架的结构很复杂,整体重量很大,最终成本达到了风机本体的三分之一左右,并且还造成了对预埋钢板在除风机本体外的额外负载,对风机整体安全运行也不有利。
所以到目前为止,拱型隧道射流风机的叉形吊架对于每一个厂家和用户都是一个很麻烦但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机,其能方便安装于任意拱度的隧道中。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提供这样一种风机来实现,其包括:安装于隧道顶部的复数个联接座板;连接联接座板的至少两个吊杆,吊杆相对于联接座板可摆动;连接前述至少两个吊杆的井字架,井字架上安装风机。
进一步的,所述吊杆通过吊紧螺栓连接于联接座板。
进一步的,所述吊杆相对于联接座板在180度范围内摆动。
进一步的,包括四个联接座板,每两个联接座板上安装有一个吊杆。
进一步的,所述吊杆呈工字形,两个杆部分别连接一个联接座板,杆部之间设有横梁。
进一步的,所述吊杆的摆动方向垂直于所述风机吹出的气流方向。
进一步的,吊杆与联接座板之间留有大致2mm的安装间隙。
进一步的,吊杆与联接座板之间嵌有一块大致2mm的钢板。
进一步的,风机通过两块七字形吊板与井字架利用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井字架四个端部打各打有4个左右与吊杆联接孔。
本发明的风机,通过可摆动的吊架设置,解决了拱型隧道中射流风机必须做成复杂的并且需要定做的叉形结构吊架以适应隧道预埋钢板安装的问题,本发明风机能适用于任意拱度的隧道中;在满足使用性能的情况下大大简化了风机结构,整体美观,做到了真正的互换,制作与安装非常方便,节省了大量的材料与人工成本。相对于原有拱型隧道中射流风机叉形风机,本发明具有更高的强度,风机运行安全得到了充分保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吊紧螺栓正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吊紧螺栓侧面示意图。
11 预埋钢板 22 吊紧螺栓 8 拱形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美红,未经陈美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29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