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造高承载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43168.4 | 申请日: | 201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3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谢铁桥;余景岐;牛斌;马琳;谢志峰;李国树;艾铁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银龙预应力钢材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21/60 | 分类号: | B28B21/6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300400 天津市北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造 承载力 预应力 混凝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制造高承载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因其工厂批量生产供应,具有单桩承载力高、桩身质量好、施工周期短等特点。
一般的混凝土管桩的承载力取决于两个参数,一个是管桩端面的大小,另一个是管桩桩体面积的大小。在我国沿海地区的软弱地基工程中,管桩端面的承载力占整个管桩承载力的10%~20%左右,管桩桩体与周围基础土的摩擦力所形成的承载力占整个管桩的80%以上。
目前普遍使用的混凝土管桩形状基本上是等直径圆柱体,此种机构的混凝土管桩端面面积小,从而使得管桩端面的承载力较小;另外,此种结构的混凝土管桩的桩体面积也较小,故而管桩桩体与周围基础土的摩擦力就小,使得管桩的承载力较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弊端,提供一种制造高承载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
本发明所述制造高承载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预定长度钢筒管,在该钢筒管内部设置钢筋网骨架,并在该钢筒管外部焊接多个具有内空间的尖状体,且所述尖状体的尖体方向朝下;
步骤二,在所述钢筋网骨架内部设置灌装模;
步骤三,在所述灌装模与钢筒管内壁之间灌入混凝土,并静放设定时间后脱模。
本发明所述制造高承载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中,所述尖状体为弯折的三角形铁板。
本发明所述制造高承载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中,通过设置尖体方向朝下的尖状体,使得在不影响打桩工艺的前提下,增大了桩体的面积,从而使管桩桩体与周围基础土的摩擦力得以增强,大大提高了管桩的承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制造高承载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制造高承载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选取预定长度钢筒管,在该钢筒管内部设置钢筋网骨架,并在该钢筒管外部焊接多个具有内空间的尖状体,且所述尖状体的尖体方向朝下。
本步骤中,所述尖状体可为弯折的三角形铁板。所述三角形铁板可沿钢筒管外部以三角形、四边形、或者其他规则图形等方式分布。
步骤102,在所述钢筋网骨架内部设置灌装模。
本步骤中,所述灌装模与钢筒管之间形成一空间,所述钢筋网骨架则处于该空间内。而所述灌装模则可采用木质围板制成,以方便后续的拆除工序。
步骤103,在所述灌装模与钢筒管内壁之间灌入混凝土,并静放设定时间后脱模。
本步骤中,在灌装模与钢筒管内壁之间灌入混凝土后,所述钢筋网骨架也被混凝土包覆,可提高混凝土管桩的机械强度。在灌入混凝土后,按国家标准将此混凝土管桩静放至设定时间后,拆除灌装模既可。
本发明所述制造高承载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中,通过设置尖体方向朝下的尖状体,使得在不影响打桩工艺的前提下,增大了桩体的面积,从而使管桩桩体与周围基础土的摩擦力得以增强,大大提高了管桩的承载力。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银龙预应力钢材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银龙预应力钢材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31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多段预应力管桩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双极性斩波多细分步进电机驱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