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外光固化涂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43430.5 | 申请日: | 201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7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黄小萍;李英卓;崔静娜;高贺;宋本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63/10 | 分类号: | C09D16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外 光固化 涂料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涂料组合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紫外光固化涂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紫外光固化(UV)涂料中不含有机溶剂,具有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优点。按照固化机理UV固化可分为自由基型和阳离子型,其中自由基型通过紫外光照下C=C双键发生自由基共聚,而阳离子型则通过紫外光照后产生正离子活性中心并发生开环聚合。
目前,在印刷领域中广泛应用的紫外光固化油墨主要是自由基型油墨,其具有快速固化、高光泽、耐候性良好等优点,但由于自由基聚合过程中聚合物体积收缩,使油墨的附着力差、柔韧性差、印刷品变形大,在低表面能的素材上难附着。另外,在高遮盖力的油墨体系中,自由基型UV油墨的表层固化快,但由于颜料的吸收和反射,容易阻挡紫外光进入油墨层里面,使得油墨在照射光源离开后,里层油墨难以固化,附着力差。
例如,CN101792619A公开了一种含氟树脂的光固化光纤涂料组合物,包括聚氨酯丙烯酸酯或环氧丙烯酸酯的单体或齐聚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氟树脂单体或预聚物中的一种,和用于光固化涂料用的光引发体系。该涂料组合物的摩擦系数小,在光纤上附着好,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优异的柔韧性和低温性能。但是,该涂料组合物添加颜料至满足高遮盖的要求后,油墨难以固化完成,导致固化后形成的漆膜表面缺陷严重,会出现缩孔、收缩纹、附着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高遮盖的紫外光固化涂料组合物难以固化完全导致漆膜表面缺陷严重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紫外光固化涂料组合物,以紫外光固化涂料组合物的总质量为基准,包含以下组分:
环氧丙烯酸单酯 30-65wt%;
氟改性环氧丙烯酸酯 15-50wt%;
活性稀释单体 5-20wt%;
光引发剂 3-10wt%;
颜料 2-40wt%;
助剂 0.5-6wt%。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紫外光固化涂料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环氧丙烯酸单酯氟改性环氧丙烯酸酯、活性稀释单体、光引发剂、颜料和助剂按比例混合,得到所述紫外光固化涂料组合物。
本发明提供的紫外光固化涂料组合物,其中所述环氧丙烯酸单酯同时具有环氧基团结构单元和丙烯酸酯结构单元,因此在紫外光照射下壳同时发生自由基型和阳离子型固化,移走紫外光光源后或者被颜料阻挡住紫外光时,阳离子型固化反应能继续进行,使得涂料组合物内层未完全固化的涂层继续固化成膜,最终固化完全,且固化过程中收缩小,形成的漆膜无缩孔、收缩纹,并与基材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另外,通过添加氟改性环氧丙烯酸酯,能提高涂料的化学惰性和内润滑性,降低涂料组合物的摩擦系数,使得本发明的涂料组合物具有较优的润湿性能,可在低表面能的素材上直接印刷。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紫外光固化涂料组合物,以紫外光固化涂料组合物的总质量为基准,包含以下组分:
环氧丙烯酸单酯 30-65wt%;
氟改性环氧丙烯酸酯 15-50wt%;
活性稀释单体 5-20wt%;
光引发剂 3-10wt%;
颜料 2-40wt%;
助剂 0.5-6wt%。
所述紫外光固化涂料组合物中,环氧丙烯酸单酯同时具有环氧基团结构单元和丙烯酸酯结构单元,因此在紫外光照射下壳同时发生自由基型和阳离子型双固化,移走紫外光光源后或者被颜料阻挡住紫外光时,阳离子型固化反应能继续进行,使得涂料组合物内层未完全固化的涂层继续固化成膜,最终固化完全,且固化过程中收缩小,形成的漆膜无缩孔、收缩纹,并与基材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另外,通过添加氟改性环氧丙烯酸酯,能提高涂料的化学惰性和内润滑性,降低涂料组合物的摩擦系数,使得本发明的涂料组合物具有较优的润湿性能,可在低表面能的素材上直接印刷。
优选情况下,以紫外光固化涂料组合物的总质量为基准,包含以下组分:
环氧丙烯酸单酯 35-55wt%;
氟改性环氧丙烯酸酯 20-40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34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