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斜交角谐波减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44050.3 | 申请日: | 201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2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营红峰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F16H1/30 | 分类号: | F16H1/30;F16H5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周发军 |
地址: | 432000 湖北省孝***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角 谐波 减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传动领域,涉及一种斜交角谐波减速器。
背景技术
谐波齿轮传动机构是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问世的一种崭新的齿轮传动机构。与其它传动机构(圆柱齿轮、行星齿轮、摆线针齿轮等)相比具有体积小、噪声小、侧隙回差小、重量小和精度高、速比高、负载能力大、效率高等特点。1955年美国C.W.麦塞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谐波减速器,1959年取得专利,在此之后,谐波减速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通常谐波减速器大多采用同轴或呈直角输入、输出结构,在特定小空间条件下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斜交角谐波减速器,以满足在小空间环境中的使用要求。
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斜交角谐波减速器,包括本体、输出刚轮、柔轮、凸轮、小锥齿轮、大锥齿轮、轴承。外接驱动电机轴与小锥齿轮连接,其特征在于,小锥齿轮和大锥齿轮呈斜交角Σ啮合,斜交角Σ在15°≤Σ≤165°范围内任意可调,其中Σ≠90°。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大锥齿轮、凸轮、柔轮及柔性轴承组成波发生器部件;波发生器部件上的柔轮一部分与本体的齿轮啮合,另一部分与输出刚轮上的齿轮啮合。
更优选的,所述输出刚轮的刚轮与输出轴设计为一体。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 采用斜交角结构,输入、输出夹角可根据斜交角Σ的不同而改变,可满足谐波减速器在不同小空间环境中的安装。
2.采用斜交角结构,可以大大减小谐波减速器在圆柱形空间的安装尺寸。
3. 输出刚轮采用一体化设计,由刚轮和输出轴组成,结构刚度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图。
图中1.小锥齿轮,2.大锥齿轮,3.定位套I,4.定位套Ⅱ,5.定位套Ⅲ,6.本体,7.柔轮,8.凸轮,9.输出刚轮,10.第一轴承,11.轴承端盖,12.挡圈,13.尾轴,14.第二轴承,15.柔性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举例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结构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外接驱动电机轴与小锥齿轮1连接,小锥齿轮1和大锥齿轮2呈15°≤Σ≤165°啮合,Σ≠90°;大锥齿轮2、凸轮8、柔轮7及柔性轴承15组成波发生器部件,并通过两个第二轴承14和定位套I 3 与尾轴13配合,挡圈12与大锥齿轮2和凸轮8的端面配合,保证两个第二轴承14和定位套I 3 在大锥齿轮 2 内孔中不产生轴向窜动;波发生器部件上的柔轮7一半与本体 6 上的齿轮啮合,另一半与输出刚轮9上的齿轮啮合,输出刚轮9通过第一轴承10支撑在轴承端盖11上,轴承端盖11与本体6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在一起。
在实施例中,外接驱动电机轴转动带动小锥齿轮 1 运动,小锥齿轮1 与大锥齿轮 2 啮合传动,形成一级减速;大锥齿轮 2 旋转带动凸轮 8 、柔性轴承 15 和柔轮 7 转动,其中柔轮 7 、柔性轴承 15 外圈的转动方向与大锥齿轮 2 、凸轮 8 和柔性轴承 15 的内圈运动方向相反,柔轮 7 与输出刚轮 9 啮合,并带动输出刚轮 9 运动,从而实现斜交角谐波减速器的输入、输出运动。
在实施例中,柔性轴承15的数量可以是1个、2个或是3个,通过增加柔性轴承15数量可以提高减速器的输出力矩。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营红峰机械厂,未经国营红峰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40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