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综合总体参数的星载双天线SAR干涉定标器布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45054.3 | 申请日: | 201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3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徐华平;冯亮;李春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40 | 分类号: | G01S7/4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成金玉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综合 总体 参数 星载双 天线 sar 干涉 定标 器布放 方法 | ||
1.综合总体参数的星载双天线SAR干涉定标器布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实现步骤如下:
第一步,求解卫星过顶时间t0;
第二步,计算主天线波束在地面的覆盖情况,得到波束中心、近端波束线和远端波束线的地面瞄准点的经纬度,并计算测绘带宽度,具体计算为:
(2.1)计算主天线波束中心瞄准点的经度Λ0和纬度Φ0;
瞄准点经度Λ0为:
瞄准点纬度Φ0为:
其中(xgo,ygo,zgo)为瞄准点在地固坐标系EG中的坐标;
(2.2)计算主天线近端波束线的地面瞄准点的经纬度(ΛN,ΦN),远端波束线的地面瞄准点的经纬度(ΛF,ΦF);
近端波束线地面瞄准点的经度为:
近端波束线地面瞄准点的纬度为:
其中是主天线近端波束线的地面瞄准点在地固坐标系EG中的坐标矢量;
远端波束线地面瞄准点的经度为:
远端波束线地面瞄准点的纬度为:
其中是主天线远端波束线的地面瞄准点在地固坐标系EG中的坐标矢量;
(2.3)根据卫星过顶时刻对应的天线近端波束线和远端波束线地面瞄准点的经纬度计算测绘带的宽度W,
W=ψNF·Re (23)
其中Re表示本地地球半径;ψNF为天线近端波束线与远端波束线的地面瞄准点之间对应的地心夹角:
ψNF=arccos[sin(ΦN)sin(ΦF)+cos(ΦN)cos(ΦF)cos(ΛF-AN)] (24)
第三步,利用第二步求得的测绘带宽度W和卫星系统参数针对InSAR系统建立敏感度矩阵,所述卫星系统参数包括卫星高度H、基线长度B、基线倾角θb;根据对定标器布放的约束条件,求得定标器布放参数,所述布放参数包括定标器个数L、第一个定标器与星下点之间的地距d1和定标器之间的地距间隔Δd,定标器布放参数计算步骤如下:
(3.1)建立星载双天线干涉SAR的敏感度矩阵F,
其中表示第个i定标器处的地面高程f对干涉参数X的敏感度,所述干涉参数X包括卫星高度H、主天线斜距r1、基线长度B、基线倾角θb和干涉相位
其中Re为本地地球半径,h为定标器处地面目标到地球椭球面的高度,θ为定标器处对应的主天线视角,Δr为主副天线到地面目标的斜距差,B为基线长度,θb为基线倾角,H为卫星高度,r1为主天线斜距;
(3.2)设在测绘带内沿距离向等间隔布放L个定标器,改变第一个定标器与星下点之间的地距d1和各定标器之间的地距间隔Δd,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计算(L,d1,Δd),在满足式(31)的条件下,使敏感度矩阵F的条件数C(F)最小;
其中DN表示测绘带近端地距,DF表示测绘带远端地距,Δdmin表示式(26)-(30)中至少有一个不能在定标点处进行线性化表示的最小地距间隔;
第四步,计算各定标器的经纬度;
定标器的经度:
定标器的纬度:
其中(xgi,ygi,zgi)为第i个定标器在地固坐标系EG下的坐标矢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505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