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ED植物生长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45297.7 | 申请日: | 201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0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常益峰;姜卫民;顾宇栋;赵堂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瑞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9/00;A01G9/2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 32209 | 代理人: | 孙高 |
地址: | 2156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植物 生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植物生长灯,尤其涉及到LED植物生长灯。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大棚种植时,通常采用植物灯给植物补光。补光时,光源位于植物叶片上方的0.5米左右,每天持续照射12~16小时。
有资料记载,不同波长的光线对于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是不同的,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光线,波长在400~700纳米(nm)之间;而波长在400~500纳米(nm)之间的蓝光以及波长在610~720纳米(nm)之间的红光对于光合作用贡献最大。
蓝色LED发出的波长通常在470nm左右的蓝光以及红色LED发出的波长在630nm左右的红光,刚好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光线。因此,用于促进植物生长的所谓植物灯,比较理想的选择就是使用这两种颜色组合,蓝色光能促进绿叶生长,红色光有助于开花结果和延长花期;而且,在视觉效果上,红蓝组合的植物灯呈现粉红色,显得温馨柔和。
目前的LED植物生长灯,其结构包括:外壳、安装在外壳上的灯板以及焊接在灯板上的多个红色LED和多个蓝色LED。这种LED植物灯发出的红光与蓝光的比例是固定的,通常在4~9:1之间,更多的在6~9:1之间,常用的比例为:6:1、8:1或9:1等。这种红蓝光比例固定的植物生长灯,只能在植物的某些生长期间对植物的生长起到很好的催生作用,而在该植物其他的生长期间,则不能起到很好的催生作用,即不能在植物生长全过程都起到很好的催生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在植物生长全过程都能起到很好的催生作用的LED植物生长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LED植物生长灯,包括:灯板和焊接在灯板上的若干个蓝色LED、若干个红色LED以及若干个红蓝双色LED,所有的LED布置在若干个同心圆上,并且,所有蓝色LED自内向外布置,最外圈上布置的都是红色LED。
所述的红蓝双色LED均布置在次外圈上,并且,红蓝双色LED与同圈上的红色LED间隔布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若干个红蓝双色LED,使植物生长灯可以非常灵活地设置红、蓝光的比例,从而可以根据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来调整红、蓝光的比例,促进植物的生长。此外,红蓝双色LED与红灯间隔布置在次外圈,最外圈和第三圈均为红色LED,这样就使得整个植物生长灯发生的混合光比较温馨柔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灯板,2、红色LED,3、红蓝双色LED,4、蓝色LED,8、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LED植物生长灯,包括:外壳8、安装在外壳8上的灯板1以及焊接在灯板1上的10个蓝色LED4、70个红色LED2和10个红蓝双色LED3,这90个LED布置在5个同心圆上,其中,中心的一个圆为一个点,与该中心点相邻的内圈上均匀布置有9个点位,所述的10个蓝色LED4布置在中心点和与之相邻的内圈的9个点位上;次外圈上均匀布置有29个点位,29个点位减去10个用于布置红蓝双色LED4的点位,还剩下19个用于布置红色LED2的点位,这样,为了尽可能让红蓝双色LED3均匀布置在次外圈上,首先按1个红蓝双色LED3隔开2个红色LED2再布置1个红蓝双色LED3的方式布置,最后,剩余的点位上布置红色LED2;最外圈上均匀布置有36个点位,与次外圈相邻的内圈(从外向内数第三圈)上均匀布置有15个点位,加起来总共51个点位,这51个点位布置剩下的51个红色LED2。
实际使用过程中,按照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来设定红、蓝光的比例。按照该比例点亮LED时,尽可能地多点亮单色LED,少点亮或不点亮双色LED,从而实现降低能耗之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瑞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瑞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52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腔镜下发光引导鼻饲营养管置入装置
- 下一篇:人工气道气囊充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