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黄土高原丘陵区梯级温室的集雨自压灌溉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45785.8 | 申请日: | 201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8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温季;宰松梅;郭冬冬;郭树龙;谢成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5/00 | 分类号: | A01G25/00;A01G9/24;E02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张文祎;张晓霞 |
地址: | 453002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土高原 丘陵 梯级 温室 灌溉系统 | ||
1.黄土高原丘陵区梯级温室的集雨自压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梯田梯级上的温室(1)、梯级上的地面集水面(2)、梯级上的集水汇流沟(4)、梯级上的储水池(5)和梯级上的灌溉管道(6);所述温室(1)包括温室棚面集水面(3);沿温室棚面集水面(3)的下边沿设有集水汇流沟(4),所述地面集水面(2)为倾斜设置,该地面集水面(2)低的一侧连接集水汇流沟(4);所述集水汇流沟(4)的一侧或两侧设有储水池(5);所述温室(1)内设有灌溉管道(6);该灌溉管道(6)与上梯级的储水池(5)通过主管道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集雨自压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梯田每梯级上的温室(1)、每梯级上的地面集水面(2)、每梯级上的集水汇流沟(4)、每梯级上的储水池(5)和每梯级上的灌溉管道(6);每梯级温室(1)包括温室棚面集水面(3);沿每梯级温室棚面集水面(3)的下边沿设有集水汇流沟(4),每梯级地面集水面(2)为倾斜设置,该地面集水面(2)低的一侧连接集水汇流沟(4);每梯级集水汇流沟(4)的一侧或两侧设有储水池(5);所述每梯级温室(1)内设有灌溉管道(6);每梯级灌溉管道(6)与上一梯级的储水池(5)通过主管道相连接;且最上梯级上不设温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集雨自压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梯级的温室棚面集水面(3)上端与同一梯级的田坎(7)相固接,下端固接于同梯级地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黄土高原丘陵区梯级温室的集雨自压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梯级的集水汇流沟(4)为倾斜设置,低的一侧连接同梯级储水池(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黄土高原丘陵区梯级温室的集雨自压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储水池(5)和下一梯级灌溉管道(6)的主管道上设有控制阀门(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黄土高原丘陵区梯级温室的集雨自压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梯级的储水池(5)与同梯级的集水汇流沟(4)连接的入水口设有过滤装置(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黄土高原丘陵区梯级温室的集雨自压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与主管道连接的每梯级储水池(5)的出水口设置在距储水池(5)的底端面20cm高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黄土高原丘陵区梯级温室的集雨自压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梯级的地面集水面(2)采用塑料薄膜遮盖、混合土夯实或素土夯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578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布舍瑞林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铰链支架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