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沼气安全限压阀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45921.3 | 申请日: | 201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0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金海;金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柳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58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沼气 安全 限压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阀,具体涉及一种沼气安全限压阀。
背景技术
沼气池都应该安装安全阀,以防止池内沼气压力过高导致的爆炸等安全事故,损坏沼气的设备及配件。现有的安全阀都是金属阀体,利用弹簧来调节压力,制造过程复杂,成本较高,并且由于沼气内水汽和硫对金属的腐蚀,安全阀的寿命一般都较短。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简易的安全阀,能有效的限制沼气池内的沼气压力,且制作简单,成本低,寿命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沼气安全限压阀,能有效的限制沼气池内的沼气压力,且制作简单,成本低,寿命长。
本发明的沼气安全限压阀,包括限压排气管和装有水的敞口容器,所述限压排气管一端与沼气池的贮气室连通,另一端伸入敞口容器内的水面下。
进一步,所述限压排气管伸入敞口容器的一端连通缓冲容器,缓冲容器上开有气水流动通道,所述缓冲容器装入敞口容器内;
进一步,所述气水流动通道位于缓冲容器底部;
进一步,所述敞口容器和缓冲容器均为瓶状容器;
进一步,所述缓冲容器容积为敞口容器容积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进一步,所述限压排气管与沼气输气管最底处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将沼气池的贮气室与本发明连通,利用敞口容器的水封作用来限制沼气池内的沼气压力,当沼气压力在控制范围内时,依靠水封的作用密封沼气,当沼气压力过大时,水封失效,沼气即从敞口容器逸出,降低了池内的沼气压力,保持了正常沼气压力,防止了池内沼气压力过高导致的爆炸等安全事故;另外,将本发明安装在沼气输气管最底处,还可以收集沼气输气管内的凝结水,既给敞口容器补充了水,又防止了凝结水进入脱硫器;本发明可利用废旧的塑料瓶制作,制作简单,成本低,寿命长。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沼气安全限压阀,包括限压排气管1和装有水3的敞口容器2,所述限压排气管1一端与沼气池的贮气室连通,另一端伸入敞口容器2内的水面下;利用敞口容器2的水封作用来限制沼气池内的沼气压力,当沼气压力在控制范围内时,依靠水封的作用密封沼气,当沼气压力过大时,水封失效,沼气即从敞口容器2逸出,降低了池内的沼气压力,保持了正常沼气压力,防止了池内沼气压力过高导致的爆炸等安全事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压排气管1伸入敞口容器2的一端连通缓冲容器4,缓冲容器4上开有气水流动通道5,所述缓冲容器4装入敞口容器2内;设置缓冲容器4,可增大水封高度,提高可控的沼气压力;当沼气压力上升时,缓冲容器4内的水3从气水流动通道5排出,缓冲容器4内外水位压差增大,当缓冲容器4内的水3排空后,沼气压力继续上升,则水封失效,沼气即从敞口容器2逸出;如需将沼气压力控制在较大范围,则需要较大的缓冲容器4容积,但为了防止水从敞口容器2溢出,所述缓冲容器4容积为敞口容器2容积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水流动通道5位于缓冲容器4底部;气水流动通道5所在位置至缓冲容器4顶部的容积为缓冲容器4的有效容积,该有效容积内的水在沼气压力的作用下才能从气水流动通道5排出,因此,将气水流动通道5设置于缓冲容器4底部,缓冲容器4的有效容积最大。
本实施例中,所述敞口容器2和缓冲容器4均为瓶状容器;可利用废旧的塑料瓶制作,如图所示,将一个1.5L的塑料瓶底部去掉,瓶口用瓶塞密封,即制成敞口容器2,将一个500~650ml的塑料瓶底部开口,瓶口与限压排气管1密封连接,即制成缓冲容器4;制作简单,成本低,寿命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压排气管1与沼气输气管最底处连通;可以收集沼气输气管内的凝结水,既给敞口容器2补充了水,又防止了凝结水进入脱硫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柳,未经金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59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