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语音合成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45962.2 | 申请日: | 201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0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谈宏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特立信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19/00 | 分类号: | G10L19/00;G10L21/02;H04M3/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语音 合成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语音处理领域,尤其涉及语音合成系统。
背景技术
在指挥控制系统中,会议成员通常分布在不同的位置,每一个会议成员通常为一个会场或者值班岗位,往往要求召开成员数较多的会议,并要求保障响应的及时性。当前业界多数会议系统均为固定路数混音,会议参与方发言时需要申请发言席位,相应的需要发言控制策略,无法做到实时自由发言,会议中采用的多数多方语音合成技术采用的是简单语音叠加的方式或者通过软件控制会议成员,简单的语音叠加容易在会议成员较多时杂音较大,且会议成员数不宜过多,通常会议成员不超过32方;软件方式能够对会议成员数量扩展到相当大范围,但是对于会议成员分散的分布式会议的实时响应往往不能保障,还容易由于误操作出现错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语音合成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语音合成系统,包括:分别位于多个会场的多个语音编解码装置,以及分别与编解码装置和混音装置连接的多业务传送装置。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多个为64个。
在一个示例中,多业务传送装置与语音编解码之间传输的信号为语音编解码装置采集的信号或者混音装置混音后的信号。
在一个示例中,多业务传送装置与混音装置之间传送的信号为语音编解码装置采集的信号或者混音装置混音后的信号。
在一个示例中,混音后的信号中不包含能量小于预设值的语音信号。
本发明能够满足会议成员分散各地的指挥控制系统召开会议的要求,并满足会议成员数较多和实时自由发言的要求,使得最大64方会议成员可以在进入会议后,无需作任何发言申请操作而可以自由发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语音合成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语音合成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分别位于n个会场的语音编解码装置,语音编解码装置连接至多业务传送装置,多业务传送系统与混音装置连接。
多业务传送装置将各会场的语音信号传输至混音装置,混音装置混音后,多业务传送装置再将混音后的信号传输至各会场的语音编解码装置。混音装置检测其接收到的语音信号能量,能量小于预设值的语音信号不进行混音。
多业务传送装置具有多个节点,语音信号就近传输至节点上;节点间配置有1个或多个VC12或VC4作为节点间的虚拟中继;在已配置的虚拟中继上划分各业务所占用的时隙,也可以通过软件来自动选择空虚的时隙;如果中继被占用完毕,需要新增业务时,重新配置VC12或VC4作为节点间的虚拟中继,并划分各业务所占时隙。
混音装置首先解码多业务传送装置传输的语音信号,对解码后的语音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和提取能量因子。降噪处理主要是通过较长时间的分析,提取出噪声所在音频数据的数值范围,并以此为依据,置零纯噪声信号的时间片,其余时间片则减去预估计噪声信号。提取能量因子是指根据各与会方的重要性和参与度的不同,智能地分配各信号进行混音的权重(能量因子)。混音装置还根据各与会方分配的权重,对各语音信号进行混音。对混音后的信号进行平滑处理和平抑处理。平滑处理是对混音后的信号进行平滑滤波处理,平抑处理是将某些音量过大的时间片的语音信号强制压低在有效值范围,防止溢出现象发生。最后将处理过的混音信号进行编码并发送至各语音编解码装置。
本发明可以实现最大64方会议成员参与的“电话会议”;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软件动态分配会议成员,从而可以节约会议资源,在总的会议成员数量不超过64方的同时召开多组会议;参加会议的成员一旦进入会议中,则可以随时发言,无需作其它操作,省略了以往会议系统中软件设计中对会议的控制,简化了软件设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均可对其进行适当的改变或变化,而这种改变或变化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特立信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市特立信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59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