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平板式连续压机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46804.9 | 申请日: | 201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5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刘葆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板机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15/00 | 分类号: | B30B15/00;B30B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20180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板 连续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平板式连续压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平板式连续压机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人造板是建筑装饰业、家具业等行业的重要材料,目前在人造板行业通常使用平板式连续压机对人造板进行加工。平板式连续压机包括压板,板坯在压板的挤压作用下厚度由厚变薄,达到预定值。
现有技术中平板式连续压机的压板挤压作用是通过液压系统控制的。一个液压系统包括左、中、右三个压力油缸(左压力油缸、中压力油缸和右压力油缸)和左、中、右三个电控液压控制阀(左电控液压控制阀、中电控液压控制阀和右电控液压控制阀),左电控液压控制阀连接在左压力油缸的油路上,控制左压力油缸的伸缩,中电控液压控制阀连接在中压力油缸的油路上,控制中压力油缸的伸缩,右电控液压控制阀连接在右压力油缸的油路上,控制右压力油缸的伸缩,这三个压力油缸直接控制压板的上下移动;左、中、右三个压力油缸可以通过压力控制,也可以通过位置控制;所谓压力控制是左、中、右三个压力油缸各自以压力方式控制;所谓位置控制是在压板的左右两侧安装位移传感器,可以检测到压板边缘或板坯的厚度,根据所检测到压板边缘或板坯的厚度控制左、右两个压力油缸的伸缩量,而由于条件限制,中间位置的压力油缸不便安装位移传感器,所以中间位置的压力油缸采用压力控制,其预定的压力值的设定可以与左、右两侧的压力值关联。由于板坯的长度较长,通常在压板的长度方向会分布若干个上述液压系统,一般情况进料端的液压系统会设置为压力控制,出料端的液压系统会设置为位置控制,以保证所生产的成品板材的厚度符合预定要求。
生产加工中,往往所来的板坯原料的厚度、木质、所用胶等因素的不同,对每批板坯均需重新分别设定每个液压系统的预定值,从而导致人造板的加工复杂、加工效率较低;通常情况所来的板坯原料各处厚度会有所差异即左右侧会有一定的倾斜值,以一个液压系统为例,当压力控制时,左、中、右三个压力油缸达到预定的压力值后,三个压力油缸的伸缩量不同,因此,此时无法改善板坯的倾斜情况;当位置控制时,左、右两个压力油缸的伸长量达到预定值,此时板坯较厚的部位的变形较大,板坯较薄的部位变形量较小,从而就导致板坯各部位密度不均匀,而且压缩量较大的部位较压缩量较小的部位热量传输情况较差、板坯内胶质固化情况较差,进而就导致所加工的人造板质量较差。
因此,如何改善板坯的倾斜情况、提高人造板的质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板式连续压机的控制方法,以实现改善板坯的倾斜情况,并且提高所加工的人造板质量。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平板式连续压机的控制装置,以实现改善板坯的倾斜情况,并且提高所加工的人造板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平板式连续压机的控制方法,包括:
得到板坯平均厚度值并且与所述板坯中间的预定厚度值进行比较;
得到所述板坯的中间压力值,所述中间压力值分别与左侧压力耦合系数和右侧压力耦合系数相乘得到左压力预定值和右压力预定值,得到左压力值和右压力值并且分别与所述左压力预定值和所述右压力预定值进行比较;
若所述板坯平均厚度值大于所述板坯中间的预定厚度值,对所述板坯中间位置施加压力;
若所述左压力值小于所述左压力预定值,对所述板坯左位置施加压力;
若所述右压力值小于所述右压力预定值,对所述板坯右位置施加压力。
优选地,还包括:
设定所述板坯左、右侧允许倾斜范围;
得到所述板坯的倾斜值,若所述板坯的倾斜值超出允许倾斜范围,对所述板坯较厚一侧施加压力,较薄一侧减小压力。
优选地,还包括:
设定最大压力值,若所述中间压力值、左压力值和右压力值其中至少一个达到所述最大压力值,停止加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板机电气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板机电气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68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