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源驱动显示面板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47747.6 | 申请日: | 2011-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6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郑晓锺;徐兆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62 | 分类号: | G02F1/1362;G02F1/133;H01L27/0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张浴月;张志杰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显示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且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半源驱动技术的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各式各样的显示面板已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然而,如何兼顾制造成本与画面品质关系着产品的竞争力,而显示面板的驱动技术是影响显示面板画面品质优劣的因素之一。其中,半源驱动显示面板因其数据线是传统显示面板的一半,所以可达到节省成本的优点。
图1是公知的半源驱动显示面板的像素阵列示意图。请参照图1,公知的半源驱动显示面板100包括多条栅极线G1~G4、多条数据线D1~D4、以及多个像素P11~P28。其中为求说明方便,在此定义像素Pxy是设置于第x行、第y列,且1≤x≤4,1≤y≤4。举例来说,像素P12是设置于第1行、第2列,并以此类推。
承上述,为了清楚说明本公知技术,在此另定义电性耦接至同一数据线且设置于相同两条栅极线之间的两个像素为一个像素单元(如像素单元110),且其中的一个像素电性耦接至这两条栅极线的其中一条,另一个像素电性耦接至这两条栅极线的另一条。因此,半源驱动显示面板100包含多个与像素单元110类似配置的像素单元,而且每一像素单元的两个像素分别位于所电性耦接的数据线的两侧且设置在同一行中。举例来说,其中一个像素单元包含像素P15和像素P16。像素P15和像素P16电性耦接至同一数据线D3,其设置于扫描线G1和G2之间且分别设置于数据线D3的两侧,并以此类推其他像素。
具体而言,数据线所提供的显示数据的极性使得每一像素单元中的两个像素于一帧画面显示期间中的极性相同,且每一像素单元中的像素的极性与其邻近的像素单元中的像素的极性不同。然而,当显示画面的灰阶是由黑至白时(如图2所示),由于液晶在由正极性转换为负极性和由负极性转换为正极性时的反应时间不同,所以会使得画面的亮度有不均匀的现象。又,人眼对于横向视觉的差异较为敏感,所以半源驱动显示面板110的连续两个相同极性数据的像素驱动方式会更加凸显画面的亮度不均匀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源驱动显示面板,以提高画面观赏时的品质。
本发明提出一种半源驱动显示面板,其包括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多个像素以及多条栅极线。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皆用于提供显示数据,且第二数据线与第一数据线相邻。各像素用于接收由第一数据线或第二数据线所提供的数据。栅极线包括依序排列的第一栅极线、第二栅极线、第三栅极线与第四栅极线。其中,与第一数据线或第二数据线相电性耦接且设置于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之间及第一栅极线与第二栅极线之间的两个像素受第二栅极线的驱动,而与第一数据线或第二数据线相电性耦接且设置于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之外及第一栅极线与第二栅极线之间的两个像素受第一栅极线的驱动。而且,与第一数据线或第二数据线相电性耦接且设置于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之间及第三栅极线与第四栅极线之间的两个像素受第三栅极线的驱动,而与第一数据线或第二数据线相电性耦接且设置于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之外及第三栅极线与第四栅极线之间的两个像素受第四栅极线的驱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多条栅极线更包括紧接于第四栅极线之后依序排列的第五栅极线、第六栅极线、第七栅极线与第八栅极线。其中,与第一数据线或第二数据线相电性耦接且设置于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之间及第五栅极线与第六栅极线之间的两个像素受第五栅极线的驱动,而与第一数据线或第二数据线相电性耦接且设置于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之外及第五栅极线与第六栅极线之间的两个像素受第六栅极线的驱动。而且,与第一数据线或第二数据线相电性耦接且设置于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之间及第七栅极线与第八栅极线之间的两个像素受第八栅极线的驱动,与第一数据线或第二数据线相电性耦接且设置于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之外及第七栅极线与第八栅极线之间的两个像素受第七栅极线的驱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77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分区控制热风循环烘箱
- 下一篇:注塑冲压裁切料一体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