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节和控制漏板底板膨胀变形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48012.5 | 申请日: | 201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0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姚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37/07 | 分类号: | C03B37/07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400082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控制 底板 膨胀 变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纤维生产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玻璃纤维生产中调节和控制铂拉丝金漏板膨胀变形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铂金漏板是玻璃纤维生产中关键设备之一,在生产过程中起到对玻璃液二次加热的作用。其安装方法是:用耐火泥将漏板浇注于框架(耐热钢)内,然后固定在底板砖上。漏板安装好后,需将其温度升到拉丝作业温度(≥1250℃),在漏板安装后的升温过程中,由于铂金漏板和耐热钢框架的膨胀系数不一致,铂金漏板的膨胀系数大于耐热钢框架的膨胀系数,被固定在耐热钢框架内的铂金漏板会发生变形。由此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漏板的温度分布不均匀,对拉丝作业影响较大;二是漏板底板会严重变形,缩短铂金漏板使用寿命。
目前,对这一问题的主要解决手段是减小升温速率,但减小升温速率只能降低漏板的变形程度,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变形;另外,由于减小升温速率,导致升温时间较长,不仅影响生产效率,严重的还会造成玻璃液析晶,严重影响拉丝质量,耗费时间和能源。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升温过程中漏板底板变形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节和控制铂金漏板膨胀变形的方法,能够在升温过程中消除漏板变形,从而提高漏板温度均匀性,延长漏板寿命,稳定生产作业。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调节和控制漏板膨胀变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承载所述漏板的整体框架横向断开,制成具有可调节相互间纵向间隙状态和固定为一体状态两种状态的分段框体;
铂金漏板升温时,将所述分段框体设置为可调节相互间纵向间隙状态;
升温结束后将所述分段框体设置为固定为一体状态。
所述横向断开为所述整体框架的两横架在相同纵向位置、以相同方式断开,所述分段框体为两个,分别为左半框和右半框。
所述每一横架的横向断开方式为在所述横架高度方向分层断开,即在位于不同高度的层上,横向断开处所在的纵向位置不同,且相邻层在连接相邻纵向位置的横向断开处的层间沿纵向断开。
所述分层为两层。
所述每一横架的横向断开方式为沿横向和纵向的折线形断开。
所述折线形为成横倒的“几”字形的折线。
所述相邻分段框体远离漏板的框架边上对应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膨胀导向器。
所述可拆卸连接为螺栓螺母连接,即膨胀导向器上设置有螺孔,通过螺栓和螺母将相邻分段框体的膨胀导向器连接在一起。
技术效果:
本发明方法由于将承载所述漏板的整体框架横向断开,制成具有可调节相互间纵向间隙状态和固定为一体状态两种状态的分段框体,在漏板处于升温状态时,可以将分段框体设置为可调节相互间纵向间隔的状态,则漏板膨胀系数大,纵向变形大,相应推动分段框体纵向间隔增大,不会因为框架膨胀系数小而被框架紧固住发生变形。而升温结束后,则将分段框体重新固定连接为一体。因此本发明方法能够在升温过程中彻底消除漏板变形,也提高了漏板温度均匀性,延长了漏板寿命,稳定了生产作业;而且还可大幅提高铂金漏板的升温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整体框架不同的横向断开方式和可调节方式便于满足不同尺寸和结构漏板的需要。
所述相邻分段框体对应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膨胀导向器,使分段框体具有可调节相互间纵向间隙状态和固定为一体状态两种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承载所述漏板的整体框架横向断开后从上表面看断开处形成横倒的“几”字形的折线的分段框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1-漏板,2-底板砖,3-框架,31-左半框,311-左端面,32-右半框,321-右端面,4-膨胀导向器,5-螺母,6-膨胀缝,7-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方法一种调节和控制漏板膨胀变形的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首先将承载所述漏板的整体框架横向断开,制成具有可调节相互间纵向间隙状态和固定为一体状态两种状态的分段框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80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