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放射线成像装置、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48062.3 | 申请日: | 201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3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泰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6/03 | 分类号: | A61B6/03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孙蕾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射线 成像 装置 控制 方法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10年6月3日提交的在先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0-128253并要求其优先权,其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实施方式涉及放射线成像装置、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有γ照相机(Gamma camera)、SPE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装置等核医学成像装置。核医学成像装置具有检测放射线的检测器。在核医学成像装置中,通过检测器检测从摄入到生物体组织中的同位素或标记化合物放射的放射线,并使检测器所检测出的放射线的辐射剂量分布图像化,从而重建提供生物体组织的功能信息的核医学图像。
例如,被检体事先在体内放入包含被肿瘤组织高频率摄入的标记化合物的放射性药剂。并且,核医学成像装置在规定时间内检测从标记化合物发射的放射线,并重建描绘出摄入了标记化合物的被检体的肿瘤组织的分布的核医学图像。
另外,近年来,有使提供功能信息的核医学成像装置与提供形态信息的X射线CT(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X-Ray Computed Tomography)装置一体化的装置。例如,有使PET装置与X射线CT装置一体化的PET-CT装置或使SPTCT装置与X射线CT装置一体化的SPECT-CT装置等。
在此,当核医学成像装置的检测器出现故障时,无法检测放射线。因此,例如,有一种判定方法,关于该判定方法,检测从具有Ge(锗)-68等的体模(phantom)发射的放射线,将未检测出从体模发射的放射线的检测器判定为发生了故障。
然而,由于从体模发射的放射线的辐射剂量低,因此在上述判定方法中,存在要取得对于判定有无故障所需要的计数而花费时间的情况。
发明内容
实施方式涉及的放射线成像装置具有X射线管、检测器与判定部。X射线管照射用于生成X射线CT图像的X射线。检测器检测用于生成核医学图像的放射线。判定部通过判定上述检测器是否检测出由X射线管照射的X射线来判定上述检测器的故障。
采用实施方式涉及的核医学成像装置,可以缩短判定检测器的故障所需要的时间。
附图说明
结合在这里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本发明当前优选的实施方式,并且与上述的概要说明以及下面的对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一同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表示实施例1中的PET-CT装置的结构的整体图像的图。
图2为表示实施例1中的PET扫描仪(scanner)与X射线CT扫描仪之间的关系的一个例图。
图3为表示实施例1中的PET扫描仪的结构的图。
图4为表示实施例1中的检测器的构造的一个例图。
图5为表示通过实施例1中的Anger型检测器进行检测的信息的图。
图6为表示实施例1中的散射体的图。
图7为表示实施例1中的控制台(Console)装置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8为表示实施例1中的存储部中存储的计数信息的一个例图。
图9为表示实施例1中的控制台装置进行的判定处理流程的流程图(Flow Chart)。
图10为表示变更X射线管照射X射线的朝向的情况的图。
图11为表示变更X射线管照射X射线的宽度的情况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放射线成像装置的一个例子,使用PET-CT装置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SPECT-CT装置,也可以是任意装置。
图1为表示实施例1中的PET-CT装置的结构的整体图像的图。图1中,100表示PET-CT装置,200表示PET扫描仪,300表示X射线CT扫描仪,400为表示床,401表示载置被检体的床板,402表示被检体。如图1所示,PET-CT装置100具有PET扫描仪200、X射线CT扫描仪300、床400与控制台装置500。图1中的X方向表示载置在图1的床板401上的被检体402的体轴方向。Y方向表示与X方向正交的水平面上的方向。Z方向表示垂直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80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