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来水吸附过滤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49589.8 | 申请日: | 201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0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李笛;徐红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35/02 | 分类号: | B01D35/02;B01D24/16;C02F1/00;C02F1/2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天河庐阳专利事务所 44244 | 代理人: | 胡济元 |
地址: | 510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来水 吸附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过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自来水的过滤器。
背景技术
目前,供应家庭和楼宇的自来水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固体颗粒物和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特别是采用楼顶水箱进行二次供水的场合,水质更加难以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在自来水管上设置过滤器,是解决该问题的最常用手段。自来水过滤器的结构有多种,但是它们的工作原理大多都是利用过滤和吸附介质对自来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和吸附。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801265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自来水过滤器”,该过滤器的腔体内设置有吸附介质,腔体的进口和出口上分别设有滤网。为了在所述的吸附介质因吸附饱和而失效的情况下能够方便更换或添加新的吸附介质,该专利中提出了一个改进方案:在所述的腔体上设置一与其连通的丝孔,该丝孔上设有与之匹配的丝堵。但是,在上述技术方案无法将吸附饱和与未吸附饱和的吸附介质分离,这样必然造成过早或过迟更换所述的吸附介质,过早便浪费吸附介质,过迟则影响过滤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供一种可自动地将吸附饱和与未吸附饱和的吸附介质分离的自来水吸附过滤器。
本发明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来水吸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一筒体,该筒体为由筒和外筒组成的双层结构,其中,
外筒的筒壁上设有进水口,底部设有排料口;
内筒的下端口延伸至外筒的下部,其中部设有网片,该网片将内筒分隔成上下两个空间,其中,网片上部的空间与出水口连通,网片下部的空间为放置比重小于水的吸附过滤介质的净水区,一加料管穿越外筒的筒壁并延伸进所述的该净水区。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为了便于观察落入外筒底部的已饱和的吸附过滤介质的多少,以便积聚过多时及时将其排除,所述的外筒可以由透明的材质制成;更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观察内筒中的吸附过滤介质的量,以便及时地添加吸附过滤介质,所述的内筒也可以采用透明的材质制成。
根据使用场合的需要,本发明所述的自来水吸附过滤器中的外筒和内筒的上端口可以是敞开的,也可是封闭的,如果让所过滤的自来水流进一敞口的蓄水池选择前者,若所述出水口直接连接用户终端(如水龙头)即可选择后者。当选择后者时,所述的外筒和内筒的上端口可分别用一块盖板密封,也可以用一块盖板同时将两者的上端口一道密封。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比重小于水的吸附过滤材料可以是本身具有过滤固体颗粒和较强吸附能力的轻质材料,如多孔珠状纤维素,也可以是具有过滤固体颗粒和容易负载其他吸附剂的轻质材料,如聚苯乙烯泡沫滤珠。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自来水吸附过滤器,工作时,自来水从进水口中进入内筒和外筒之间的环形空间并往下流动,再由内筒的下端口经净水区内的吸附过滤介质流至网片的上部,最后由出水口中排出。由于所述的吸附过滤介质的比重小于水,因此未吸附饱和时所有吸附过滤介质的颗粒都漂浮在网片下部的净水区内,自来水中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杂质便吸附在所述吸附过滤介质的颗粒的表面。一旦某些吸附过滤介质的颗粒吸附杂质后的重量大于其浮力时(即吸附饱和时)便沉积到外筒的底部,从而自动与未吸附饱和的吸附介质的颗粒分离来。由于吸附饱和的吸附介质的颗粒已沉积到外筒的底部,在停水排污时未吸附饱和的吸附介质只能下降在已吸附饱和的吸附介质的上面,因此适当控制排污量即可将未吸附饱和的吸附介质留下来继续使用。同时,可根据排放量适量添加新的吸附介质,保持吸附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自来水吸附过滤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主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中箭头表示水的流动方向。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自来水吸附过滤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水的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95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用途电动汽车应急救援充电车
- 下一篇:一种汽车儿童安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