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织机选纱控制装置的改进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50348.5 | 申请日: | 201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9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邵仁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渝机械(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80 | 分类号: | D04B15/80;D04B15/6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361023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织机 控制 装置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机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针织机选纱控制装置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圆编针织机(以下简称针织机),其在编织布料时,如要编织不同颜色的图案,一般需在机体的喂纱处,增设一变换纱线的控制结构,比如调线机龙头(俗称变色头),使得在织造过程中,该调线机龙头会适时地将有色纱线带至喂纱口,让织针钩纱,从而使有色纱线一并织造,并使编织后的布料具有不同颜色的图案效果。
如图1所示,其为传统的一种调线机龙头的控制装置,包括选色板60及推纱板70,该选色板60概呈L型,其上端部设有数个变色齿61,内侧端以一销轴62枢设在龙头本体(图中未示出)上,外侧端则形成一定位头63。该推纱板70顶端为顶掣部71,底端以一销轴72枢设在龙头本体内,其相对于该定位头63处则设有一复归滑轨73。藉此,当选针器64的选针脚依设定好的时序压制该选色板60的变色齿61时,该定位头63后缩,弹簧74将推纱板70朝选色板60方向移动至预定位置,即可顺利地推动轨道75而得以下移。但是,由于该选色板60为一体成型,因此定位头63与复归滑轨73之间的配合,需非常精准,因此控制非常不易,常会因各零件间的稍有误差或因时间性的磨损,而使动作上较为吃力且有误动作产生,导致纱线变换颜色的错误,因此未尽理想。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人曾于2009年08月27日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申请号为200910042191.7的专利申请,如图2所示,该选纱控制装置30包括数个选色片31、选色杆32、推纱板33以及剪刀推动板(图中未示出),该数个选色片31呈间隔设置在龙头本体(图中未示出)内,并尾端以第一销轴311枢设于龙头本体内,其头端由底缘向外延伸形成一凸伸部312,该凸伸部312的内侧形成颈部313;该选色杆32对应于选色片31而设置在该本体内,其上端以第二销轴321枢设于龙头本体内,且其上端相对于该选色片31的凸伸部312设有一可供凸伸部312伸入的凹槽322,该凹槽322的上槽壁324呈平面,且槽深不超过选色杆32本体的一半,使其具有较宽的颈部325,该选色杆32下端朝外形成一凸缘体323;该推纱板33对应于该选色杆32而设置在龙头本体内,其底端以第三销轴331枢设于龙头本体内,使其位于该选色杆32前方,且其相对于该凸缘体323设有一外凸的斜面轨道332。由此,其采用两件式的设计,从而能避免因各零件间的误差或磨损而造成控制不容易的问题,并且无论选色片、选色杆与推纱板,皆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因此不易变形或断裂,使运转正常且定位准确度高。
但是,上述选纱控制装置30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如下缺陷:
一、由于凸伸部312和凹槽322之间的抵触点与第一销轴311并不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而选色杆32对选色片31的抵顶作用力的方向概呈水平方向,由此使得抵顶作用力与第一销轴311之间存在力臂H,故在选针器未有作用力的情况下,选色片31就存在初始扭矩,从而容易出现控制失误的隐患。
二、该凸伸部312的端部呈倒圆角,即该凸伸部312与凹槽322的接触点并不唯一,从而会影响到选纱控制装置30的控制精度和灵敏度;
三、该凸伸部312通过其内侧的颈部313与选色片31头端底缘相连,该颈部313厚度仍较薄,而存在强度不足的隐患。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选纱控制装置30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织机选纱控制装置的改进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选纱控制装置在选针器未有作用力的情况下仍存在扭矩,而容易发生控制失误的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针织机选纱控制装置的改进结构,包括数个选色片、选色杆、推纱板以及剪刀推动板,该数个选色片呈间隔设置,并尾端可转动设置在第一销轴上,头端则由底缘向外延伸形成一凸伸部,该凸伸部的内侧形成颈部;该选色杆上端可转动设置在第二销轴上,并上端相对于该选色片的凸伸部设有一可供凸伸部伸入的凹槽,该选色杆下端朝外形成一凸缘体;该推纱板位于选色杆前方,并底端可转动设置在第三销轴上,该推纱板相对于该凸缘体设有一外凸的斜面轨道;其中,该凸伸部和凹槽的抵触点与第一销轴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该凹槽的上槽壁呈平面,并凹槽的槽深不超过选色杆本体的一半。
进一步,该凸伸部形成有供与凹槽点接触的尖端。
进一步,该颈部在厚度方向覆盖于至少两个选色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渝机械(厦门)有限公司,未经大渝机械(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03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