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电极电火花小孔加工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50561.6 | 申请日: | 201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5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曹明让;杨胜强;杨世春;刘书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H9/14 | 分类号: | B23H9/14;B23H7/22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庞建英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电极 电火花 小孔 加工 工艺 | ||
1.复合电极电火花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是一种利用铜铬复合的电极进行电火花小孔加工的技术方案,其具体工艺步骤为:
I、采用电镀的方法制备表面镀铬的黄铜管状复合电极,将去油污处理的黄铜管状电极和铅板置于装有铬酸电镀液的镀槽中,黄铜管状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作为阴极;铅板接直流电源的正极,作为阳极,铬酸电镀液中的铬离子在黄铜阴极上得到电子还原成金属铬原子,黄铜电极的表面得到铬电镀层,形成表面镀铬的黄铜管状复合电极,镀槽中所用的铬酸电镀液浓度为250g/L,直流电流的电流密度为30-60A/dm2,阴极和阳极板的面积比取1∶5-1∶10;电镀温度为40-60℃;
II、利用I中制备的复合电极进行电火花小孔加工,脉冲电源正极接被加工件,负极接复合电极,工作液采用自来水,其压力为4Mpa,加工电流的变化范围是5-25A,电流脉冲宽度的范围是8-80μs,复合电极的外径为φ1.55-3.05mm,镀铬厚度为0-0.05mm,内径为φ0.3-0.47mm,被加工工件范围为所有的导电的金属固体材料;
III、小孔加工完毕后,关闭电火花加工机床后,测量孔的深度,用数字秒表记录其加工时间,计算出单位时间内加工孔的深度,即为表面镀铬的黄铜管状复合电极进行电火花小孔加工的加工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056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