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元件的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50917.6 | 申请日: | 201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1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河井周平;藤村芳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森美半导体贸易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百慕大*** | 国省代码: | 百慕大群岛;BM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元件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发光元件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正在开发一种利用发光二极管(LED)来作为照明用发光元件的照明系统。
图4表示以往的照明系统的控制电路100。控制电路100构成为包括整流部10、扼流线圈14、再生用二极管16、开关元件18、第一比较器20、锁存部22、缓冲元件24、第二比较器26以及非门元件28。图5是表示由控制电路100对照明系统进行控制的情况的时序图。
当对整流部10提供AC电源时,AC电源被全波整流。全波整流后的电压作为驱动电压被提供给LED 102的阳极端子。LED 102的阴极端子经由扼流线圈14、开关元件18以及电阻元件R1的串联连接而接地。通过由控制部对开关元件18进行导通和截止的切换控制,使电流经由扼流线圈14、开关元件18以及电阻元件R1流向LED 102,从而使LED 102发光。另外,再生用二极管16与LED102和扼流线圈14并联地设置,该再生用二极管16当开关元件18截止时将扼流线圈14中蓄积的能量再生至LED 102。
时钟产生部构成为包括第二比较器26和非门元件28。在输入到第二比较器26的非反转输入端子(+)的电压V+高于输入到反转输入端子(-)的电压V-的情况下,第二比较器26的输出为高电平(H)。此时,非门元件28的输出为低电平(L)。非门元件28的输出被施加到晶体管Tr1的栅极端子,第二比较器26的输出被施加到晶体管Tr2的栅极端子。因而,当第二比较器26的输出为高电平(H)而非门元件28的输出为低电平(L)时,晶体管Tr1为截止状态而晶体管Tr2为导通状态,施加电压VL作为第二比较器26的反转输入端子的电压V-。并且,第二比较器26的输出被施加到晶体管Tr3、Tr4的栅极端子。因而,当第二比较器26的输出为高电平(H)时,晶体管Tr3为截止状态而晶体管Tr4为导通状态,通过电流源I2蓄积在电容器C1中的电荷被放电,从而电容器C1的端子电压、即输入到第二比较器26的非反转输入端子的电压V+逐渐下降。
当电容器C1的端子电压、即输入到第二比较器26的非反转输入端子的电压V+下降且降至低于输入到第二比较器26的反转输入端子的电压VL时,第二比较器26的输出由高电平(H)切换为低电平(L)。
此时,非门元件28的输出变为高电平(H)。当第二比较器26的输出为低电平(L)而非门元件28的输出为高电平(H)时,晶体管Tr1为导通状态而晶体管Tr2为截止状态,第二比较器26的反转输入端子的电压V-变为高于电压VL的电压VH。另外,当第二比较器26的输出变为低电平(L)时,晶体管Tr3为导通状态而晶体管Tr4为截止状态,处于通过电流源I1对电容器C1充入电荷的充电状态,从而电容器C1的端子电压、即输入到第二比较器26的非反转输入端子的电压V+逐渐增加。
重复这样的动作,时钟产生部以固定周期生成脉冲状上升的时钟信号CLK并进行输出。锁存部22由SR锁存电路构成。锁存部22的置位端子S接收时钟信号CLK,当时钟信号CLK上升时,将输出信号Q置位为高电平(H)。输出信号Q经由缓冲元件24被施加到开关元件18的栅极端子,在时钟信号CLK的脉冲上升的时刻开关元件18被导通,从而电流流向LED 102。
另一方面,通过流经LED 102的电流而在电阻元件R1的两端产生的比较电压CS和固定的基准电压REF输入到第一比较器20。第一比较器20的输出被输入到锁存部22的复位端子R。当比较电压CS小于基准电压REF时,第一比较器20输出低电平(L)。此时,锁存部22维持目前的状态,流向LED 102的电流增加。在比较电压CS变得大于基准电压REF的时刻,第一比较器20将输出变为高电平(H)。由此,锁存部22被复位,开关元件18变为截止,流向LED 102的电流被切断。这样,能够控制流向LED 102的电流,从而控制LED 102的平均发光强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当使用图4所示的发光元件的控制电路100以固定的时钟频率使发光元件进行动作时,有时会在时钟频率附近的频带产生尖峰噪声(spike noise),会产生超过控制电路100所需的基准值的电磁噪声(EMI)。
因此,期望实现一种能够降低或抑制这种噪声的影响的发光元件的控制电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森美半导体贸易公司,未经安森美半导体贸易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09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