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裂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53226.1 | 申请日: | 201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6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罡;慕旭宏;张巍;宗保宁;舒兴田;罗一斌;庄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55/06 | 分类号: | C10G55/06;C07C1/24;C07C11/04;C07C11/0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王景朝;庞立志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裂化 方法 | ||
1.一种催化裂化方法,在裂化反应条件下将石油烃类原料与进入提升管反应器的蒸气提升的催化剂再生剂接触进行裂化反应,提升管出口得到裂化反应油气与催化剂的混合物,在沉降器中分离得到裂化反应油气和积炭催化剂,其中,反应油气上升经沉降器顶部油气管线进入产物分离系统,积炭催化剂下落进入汽提段,汽提后的积炭催化剂经待生剂循环线进入再生器与主风反应烧焦,得到的再生烟气从再生器顶部烟气管线进入烟气能量回收系统,得到的催化剂再生剂返回提升管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将所说的积炭催化剂中的10-50重量%通过一个外取热蒸气发生器降温,再进入流化床反应器,与换热升温的含氧化合物接触进行脱水反应,所得脱水反应油气产物及催化剂混合物经流化床反应器顶部返回沉降器,与沉降器中的裂化反应油气和积炭催化剂混合。其中,所说的催化剂含有以重量为基准1~90%的具有八元环窗口孔道的磷酸硅铝分子筛。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催化剂以重量为基准具有下列组成:1~90%的具有八元环窗口孔道的磷酸硅铝分子筛、0~50%的具有十元环窗口孔道的中孔硅铝分子筛、10~50%的具有十二元环窗口孔道的大孔硅铝分子筛、4~50%的无机氧化物粘结剂和0~70%的粘土。
3.按照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催化剂以重量为基准具有下列组成:5~60%具有八元环窗口孔道的磷酸硅铝分子筛、0~30%具有十元环窗口孔道的中孔硅铝分子筛、12~40%具有十二元环窗口孔道的大孔硅铝分子筛、10~30%的无机氧化物粘结剂和10~50%的粘土。
4.按照权利要求1、2或3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具有八元环窗口孔道的磷酸硅铝分子筛选自具有CHA、AEI、RHO晶体结构的磷酸硅铝分子筛中的一种或几种,或者是具有上述晶体结构中一种或多种交生相的磷酸硅铝分子筛。
5.按照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具有八元环窗口孔道的磷酸硅铝分子筛选自SAPO-34、SAPO-18和SRM分子筛中的一种或多种。
6.按照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所说的SRM分子筛,X射线衍射谱图数据至少含有下表所示的衍射峰,该分子筛的结构表达式为Al2O3∶0.1~1.7P2O5∶0.01~3SiO2,表中,VS、M和W表示衍射峰的相对强度,W为>0~20%,M为>20~60%,VS为>80~100%,
7.按照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SRM分子筛用Me1和Me2改性,该分子筛的结构表达式为xMe1∶yMe2∶(Al2O3∶0.1~1.7P2O5∶0.01~3SiO2),所说的Me1选自元素周期表中IIA族、VB族中的一种元素或硼或镓,所说的Me2选自元素周期表中IVB族中的一种元素或铝,x表示Me1以氧化物计占该分子筛的摩尔百分数,x=5~25,y表示Me2以氧化物计占该分子筛的摩尔百分数,y=2~20,x与y的比值为0.5~10。
8.按照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Me1选自镁、钒、铜和硼中的一种。
9.按照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Me2选自铝、钛和锆中的一种。
10.按照权利要求2或3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具有十元环窗口孔道的中孔硅铝分子筛,选自具有MFI、AEL晶体结构硅铝分子筛中的一种或几种。
11.按照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具有MFI晶体结构硅铝分子筛为ZSM-5。
12.按照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中,所说的ZSM-5为氢型ZSM-5,或者为经磷改性的ZSM-5,或者为磷和碱土金属改性的ZSM-5,或者为磷和过渡金属改性的ZSM-5。
13.按照权利要求12的方法,所说的碱土金属选自镁和/或钙,所说的过渡金属选自铁、钴、镍、铜、锌、钛和锰中的一种或多种。
14.按照权利要求2或3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具有十二元环窗口孔道的大孔硅铝分子筛,选自具有FAU、MOR、MAZ和BEA晶体结构硅铝分子筛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322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永久免维护机场草坪建植方法及应用
- 下一篇:一个治疗烧烫伤的外用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