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拉伸充液复合成形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153582.3 申请日: 2011-06-09
公开(公告)号: CN102248066A 公开(公告)日: 2011-11-23
发明(设计)人: 郎利辉;王永铭;谢亚苏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主分类号: B21D35/00 分类号: B21D35/00;B21D22/24;B21D26/021
代理公司: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代理人: 官汉增
地址: 100191***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拉伸 复合 成形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金属压力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拉伸充液复合成形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设计理念的更新以及基础理论的不断完善,在航空、航天及汽车制造领域中越来越多的使用到浅拉伸件,例如飞机蒙皮、汽车外覆盖件等;这类零件具有成形面积大,零件曲率小的特点,如双曲扁壳类零件;利用普通的工艺拉深后极易产生回弹。目前,对此类零件通常采用拉形的方法对其进行成形,即以钳口夹持板料边缘,通过凸模与钳口相对运动,使板料受拉沿凸模贴模成形。使用拉形成形的零件虽能基本解决回弹的问题,但同时易产生壁厚分布不均、表面擦伤、拉裂等成形缺陷;且受其工艺性的限制,拉形所需的设备通常生产效率低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成本较高。

板材充液成形是一种利用液体代替部分模具以成型零件的新兴技术,按其成形过程分为两大类型:液体代替凹模和液体代替凸模。液体代替凹模时,钢性凸模将板材压入充液室,板材在充液的作用下紧贴凸模而成形。与传统的拉伸工艺相比,板材充液成形具备以下优点:(1)提高板的成形极限,减少成形道次,精简了工装和模具,降低了费用;(2)由于液体压力的作用,使零件紧紧贴合模具,成形零件的表面质量好,尺寸精度高,零件壁厚分布均匀,成形零件的回弹较小;(3)模具结构简单,可应用于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符合现代柔性加工的特点;(4)可用来加工复杂的零件。但是采用板材充液成形技术成形浅拉伸件,虽然能极大地提高零件的表面质量和壁厚分布,但却难以对于成形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其回弹量仍无法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拉伸充液复合成形方法,该方法能在很好的保证零件表面质量和壁厚分布的同时解决零件成形后的回弹问题。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拉伸充液复合成形方法,该方法使用的设备由板材液压成形机改装而成,即在板材液压成形机工作台上安装一对与拉伸液压缸相连接的夹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拉伸充液复合成形方法,如图1~6所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对板材进行预拉伸。

以板材作为坯料,将板材置于板材液压成形机的工作台上,利用左右两侧夹钳夹住板材的两端,左右两侧夹钳沿相对距离增大的方向运动,根据板材的材料属性,控制其拉力F大小在0<F≤100000N之间,通过拉伸,使板材进入塑性变形阶段;

步骤二:进行合模。

通过压边圈或上模压住板材,完成合模过程;当上模为凸模时,利用压边圈压住板材,当上模为凹模时,通过上模压住板材;

步骤三:进行充液胀形。

当上模为凹模时,上模保持静止状态,向液室内加压,使其增至板材的成形压力值(即通过液压使液室内的板材与上模的内壁完全贴合),根据材料的不同,液室压力控制为小于等于1000Mpa;当上模为凸模时,上模下行至零件成型位置同时向液室内加压,使其增至坯料的成形压力值(即通过液压使液室内的板材与上模的内壁完全贴合),根据材料的不同,液室压力控制为小于等于1000Mpa;

步骤四:液室卸压,开模后取出成形后零件。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拉伸充液复合成形方法能很好的解决零件成形后的回弹问题;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拉伸充液复合成形方法,成形后零件表面质量高,壁厚分布均匀;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拉伸充液复合成形方法,材料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中对板材进行预拉伸过程的示意图;

图2:实施例1中进行合模过程的示意图;

图3:实施例1中进行充液胀形过程的示意图;

图4:实施例2中对板材进行预拉伸过程的示意图;

图5:实施例2中进行合模过程的示意图;

图6:实施例3中进行充液胀形过程的示意图;

图7-A:本发明预拉伸时板材单向拉伸示意图;

图7-B:本发明预拉伸时板材双向拉伸示意图。

图中:101-左侧拉伸液压缸;    102-左侧夹钳;    103-板材;     104-压边圈;

      105-上模;              106-工作台;      107-右侧夹钳;

      108-右侧拉伸液压缸;    109-液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35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