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食用菌菌糠为原料的沼气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53826.8 | 申请日: | 201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6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谷军;沙长青;张晓彦;原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P5/02 | 分类号: | C12P5/02;C12R1/125;C12R1/25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韩末洙 |
地址: | 15001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用菌 原料 沼气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沼气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食用菌产业化、工厂化的蓬勃发展,食用菌生产后的废弃物菌糠愈来愈多,处理已成为突出问题。菌糠往往被随地丢弃或燃烧,不仅造成了对周边环境的严重污染,而且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使食用菌的再生产受到影响。菌糠是食用菌降解植物源性粗纤维栽培料的残留,含有未利用纤维、菌体蛋白、次生代谢产物、微量元素等多种养分。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菌糠,使其变废为宝,已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目前食用菌生产后的废弃物菌糠被丢弃或燃烧而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提供一种以食用菌菌糠为原料的沼气制备方法。
本发明一种以食用菌菌糠为原料的沼气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食用菌菌糠的预处理:首先去除菌糠中的杂物,进行粉碎后晾干,再按晾干后的菌糠质量的10%~20%加入复合微生物菌剂,得混合物,然后调节混合物的含水量至50%~60%,密封,进行厌氧发酵2~3天;二、将步骤一处理后的菌糠与牛粪混合,然后加入到发酵池中,调节发酵池中固形物的含量至20%(重量),控制沼气发酵温度为30~40℃,发酵池的装池容量控制在70%~80%,经过25~45天之后,即完成一个批次的沼气发酵;其中步骤一中每毫升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含有2×109个枯草芽孢杆菌和1×109个植物乳杆菌;步骤二中牛粪的质量为菌糠质量的10%~30%。
本发明的优点为:
1、本发明利用食用菌生产后的废弃物菌糠作为发酵原料,变废为宝,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不仅解决了废弃菌糠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促进了食用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又生产出清洁的生物质能源;
2、本发明采用中温干式厌氧发酵,干物质有效成分为20%~30%,具有自身能耗低、设备利用率高、出气率高、产气快等特点,池容出气量≥1;
3、本发明中的发酵原料食用菌菌糠采用生物法预处理技术,使得厌氧发酵的启动快,产气早,缩短厌氧发酵周期,高峰期间每天产沼气3~4m3,其中甲烷含量大于55%,与没有经过生物法预处理的菌糠发酵相比产气量提高了20%~30%;
4、本发明厌氧发酵所产生的沼液全部回流到发酵池再利用,只排出沼渣,沼渣可以作为有机肥使用,不会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以食用菌菌糠为原料的沼气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食用菌菌糠的预处理:首先去除菌糠中的杂物,进行粉碎后晾干,再按晾干后的菌糠质量的10%~20%加入复合微生物菌剂,得混合物,然后调节混合物的含水量至50%~60%,密封,进行厌氧发酵2~3天;二、将步骤一处理后的菌糠与牛粪混合,然后加入到发酵池中,调节发酵池中固形物的含量至20%(重量),控制沼气发酵温度为30~40℃,发酵池的装池容量控制在70%~80%,经过25~45天之后,即完成一个批次的沼气发酵;其中步骤一中每毫升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含有2×109个枯草芽孢杆菌和1×109个植物乳杆菌;步骤二中牛粪的质量为菌糠质量的10%~30%。
本实施方式利用食用菌生产后的废弃物菌糠作为发酵原料,变废为宝,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不仅解决了废弃菌糠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促进了食用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又生产出清洁的生物质能源;本实施方式采用中温干式厌氧发酵,干物质有效成分为20%~30%,具有自身能耗低、设备利用率高、出气率高、产气快等特点,池容出气量≥1;本实施方式中的发酵原料食用菌菌糠采用生物法预处理技术,使得厌氧发酵的启动快,产气早,缩短厌氧发酵周期,高峰期间每天产沼气3~4m3,其中甲烷含量大于55%,与没有经过生物法预处理的菌糠发酵相比产气量提高了20%~30%;本实施方式厌氧发酵所产生的沼液全部回流到发酵池再利用,只排出沼渣,沼渣可以作为有机肥使用,不会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38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锻造余热等温正火装置及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改性纳米硼酸镧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