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络设备中多媒体数据的传输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53913.3 | 申请日: | 201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3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汪学舜;郭太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刘淑敏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络设备 多媒体 数据 传输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网络设备中多媒体数据的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初始时,各端口的队列按照最小门限长度分配缓存区,全局门限值按轻载时的标准进行设置,并对队列缓存和全局缓存同时进行动态控制;
B、当网络设备收到数据帧时,将全局缓存占用长度值加1,并将输出端口队列长度加1,然后执行步骤C;
C、判断全局门限是否存在拥塞,若全局缓存不存在拥塞,就不进行丢包处理,并执行步骤D;否则,如果全局缓存出现拥塞,而且该输出端口占用的全局缓存大于各端口的平均占用缓存值时,则丢弃数据包;如果输出端口占用的全局缓存小于各端口的平均缓存值时,执行步骤D;
D、判断输出端口的数据帧队列长度值是否大于设定的输出端口全部丢弃的队列门限值的一半,如果不大于,则继续转发,然后结束本次传输过程;如果输出端口的数据帧平均队列长度值大于所设置的输出端口队列全部丢弃的门限值的一半时,则按设定的概率进行丢包处理;如果输出端口的数据帧平均队列长度值大于所设置的输出端口队列全部丢弃的门限值时,则丢弃数据包;然后执行步骤E;
E、调整全局门限值和端口门限值,直至所有的输出端口都被分析完毕,然后返回执行步骤B,进行新的数据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设备中多媒体数据的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轻载的标准是指:当前队列长度小于等于全局缓存占用值的一半进行划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设备中多媒体数据的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所述全局门限值的设置,除了调整门限值外,同时还根据不同的场景,对缓存共享的程度也进行调整;为了实时检测传输场景,需要根据已分配的缓存空间和各输出端口占用的缓存来区分应用的场景,如果已分配的缓存空间除以单个输出端口占用的缓存小于2.8,则表明当前存在热点流状况,调整缓存共享系数值为相应热点流情形,按热点流情形设置全局缓存门限;否则,表明数据流分布比较平均,按照一般传输的缓存共享系数值设置相应的门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设备中多媒体数据的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所述队列门限值的设置,具体为:
当输出端口队列中数据帧数量达到一个门限时,首先判断该端口队列的占用率,若占用率小于平均占用率门限值的下限,则线性减少该队列的全部丢弃门限值,开始丢包长度值也相应减少;对每一个输出端口,计算其当前输出端口队列长度对应的平均传输级别,若其级别能够满足用户的要求,那么新的队列门限值有效,否则维持不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络设备中多媒体数据的传输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当队列门限值减少到队列丢弃门限值的下限值后,即使短时间内该端口队列缓冲区的占用率继续低于平均占用率门限值的下限,不再减低,由于输出端口队列门限减小,而增加的缓存资源由其他端口共享;若该端口队列缓冲区的占用率大于平均占用率门限值的上限值时,线性增加该出端口队列的丢弃门限值,但不能超过队列门限设置的上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络设备中多媒体数据的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端口队列门限值的调整,包括比例控制法或减少振荡的比例控制方法,其分别为:
比例控制方法,首先计算需要调整的门限值,然后乘以一个系数0.8,实际门限值的调整值按照0.8倍的需要调整值进行动态修改;
减少振荡的比例控制方法,首先计算需要调整的门限值,对调整的门限值乘以系数0.8,加上一个常数,常数根据交换设备的不同进行设置,一般取为输出端口队列缓存大小的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391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热水壶的蒸汽导管结构
- 下一篇:一种锗基NMO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