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控短波接收机高中频前端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54607.1 | 申请日: | 201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4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泰;陈景军;唐静;孙长景;刘梦雅;苏丽娟;许冬回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16 | 分类号: | H04B1/16;H04B1/1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守仁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控 短波 接收机 中频 前端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短波无线电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控短波接收机高中频前端电路。
背景技术
现代无线电通信的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短波无线电通信设备大量增加,信号越来越拥挤。例如,有多部电台在同时工作时,由于距离近,相互之间会产生干扰,严重时会产生短波接收机的阻塞而无法使用。此外,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进步及当前诸如电子对抗、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的发展,对无线电接收机的高频前端电路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因此设计具有抗噪声、抗干扰、抗衰落、抗多径能力强且智能的数控短波接收机高中频前端电路,就显得特别急切。
在短波无线电通信设备的设计中,设计者往往偏重于数字智能功能,而往往忽视模拟高频前端电路的高指标电路设计,例如,有的设计采用天线接收到的短波无线电信号经通带频率为 的宽带带通滤波器后,就进行下混频处理,显然,这将导致高频前端电路的一些诸如中频抗距比、镜像抗距比、抗阻塞等性能指标的严重下降。根据部分短波无线电通信设备抗阻塞干扰性能差的问题,也提出并使用了例如相位抵消法的某些方法,但它完全适应不了运动中的短波通信接收机使用过程中的参数快速变化。故设计可快速跟踪预选滤波的高抗干扰数控短波接收机高中频前端电路就显得非常重要。
高抗干扰短波数控跟踪调谐放大电路是短波跳频接收机高频前端的核心部件,其功能是为了选出接收机的工作频率信号,让所需要频率的信号顺利通过,对不需要的频率产生抑制并滤除其它杂波。同时,要求其具有低插损、低带内波动、高信号选择性,以满足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的要求。还要求电调跟踪滤波器具有体积小、快速跟踪、工作频带宽的优点,可很好地抑制二阶组合信号,提高接收机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因此需要采用数控电调谐跟踪调谐滤波器技术,这样既可实现快速跟踪调谐,又能达到插入损耗小、隔离度高、性能稳定的要求,能实现性能良好的抗干扰或电子对抗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数控短波接收机高中频前端电路,以便提高短波接收机抗电子干扰、抗阻塞干扰及具有大动态范围的综合性能指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数控短波接收机高中频前端电路,主要由PlN二极管电调衰减器、数控电调谐预选跟踪滤波器组、增益控制低噪声放大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多个混频器、多个中频放大器及幅度检测与增益控制电路、以及预选控制电路组成。其中:天线感应的微弱信号经PlN二极管电调衰减器后进入第一数控电调谐预选跟踪滤波器组进行跟踪选频,选频后的短波信号经增益控制低噪声放大器放大后,再由第二数控电调谐预选跟踪滤波器组进行跟踪选频,波段转换与跟踪滤波受预选控制电路的控制。此选频后的短波信号通过由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构成的笫一、笫二和第三本地振荡器与三个混频器完成三次混频,并经多个中频放大器放大,所有放大器受幅度检测与增益控制电路的控制,最后得到的的低中频信号,送解调器处理。
所述两个数控电调谐预选跟踪滤波器组均由电调谐高Q谐振回路组成,第一数控电调谐预选跟踪滤波器组为多谐振集中选频回路,第二数控电调谐预选跟踪滤波器组为单调谐回路。波段选择及跟踪滤波器的电调谐电压受预选控制器的控制。
所述预选控制电路由控制器、译码器和两个数模转换器组成,其中的波段选择受预选控制电路中的3~8译码器的控制,完成波段转换。其中的两个数模转换器分别将控制器中数据存储器所存电调谐的数据样值转换为电压,分别电调谐第一、第二数控电调谐预选跟踪滤波器组,且两个数模转换器具有较高的电压控制范围。
所述控制器中的数据存储器存储的数据由工作频率决定,即将工作频率所对应的电调谐电压样值以数据表形式存储在由FPGA构造的只读存储器中,其压控曲线的修正可通过更改只读存储器中的数据值来实现,并由数模转换器得到一一对应的电调谐电压。
所述可控衰减器采用型结构的PIN管电调衰减器,它的衰减量受增益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入为小信号时只有插损,损耗最小,输入信号较大时损耗增加,当输入超强信号时,型结构的PIN管电调衰减器信号衰减最大,使前端电路免受超强信号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46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