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β-甲基环氧丙基)异氰尿酸酯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54879.1 | 申请日: | 201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5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叶姣;袁志鹰;胡艾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05/14 | 分类号: | C07D40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8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基 丙基 氰尿酸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末涂料固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是三(β-甲基环氧丙基)异氰尿酸酯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工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三(β-甲基环氧丙基)异氰尿酸酯(JP490494722A,JP2003301143A),简称TMGIC,其为TGIC的替代产品。三(β-甲基环氧丙基)异氰尿酸酯具有结构稳定的三嗪环结构。具有3个环氧基的TMGIC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高密度的交链硬度,和一般环氧固化剂发生固化反应时,其固化反应速度较快,而且与以往的环氧树脂相比,其环氧值更高,具有更好的耐热性,耐候性,耐结性;并且还有优异的高温电性能特点,其用途十分广泛。具体来说,TMGIC主要用于制耐候性粉末涂料,制造模制材料,制备粘结剂,自熄性聚合物的添加剂,以及摄影胶片处理剂等。
由于目前常用的缩水甘油基类固化剂三缩水甘油基异氰尿酸酯(TGIC)虽然具有良好的性能,但是合成的反应原料环氧氯丙烷(ECH)属于致癌的危险品,从而限制了其用途,而β-甲基环氧氯丙烷(MECH)则不存在环氧氯丙烷的致癌性质,由其制备的三(β-甲基环氧丙基)异氰尿酸酯(TMGIC)作为TGIC的替代产品,其机械性能与电性能更加优良,而且具有优良的耐紫外线及耐候性,使得其使用寿命比环氧氯丙烷树脂长5~6倍。目前,国内外对合成三(β-甲基环氧丙基)异氰尿酸酯的方法和改善结晶效率等方面研究较少,其生产工艺大多与TGIC相似。如中国专利(CN101585832A)描述了三(β-甲基环氧丙基)异氰尿酸酯合成,收率58.4%,报道得到的产品为液体。为了提高产品的收率和纯度,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本发明专利拟对TMGIC合成工艺进行优化。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用4A型分子筛作为脱水剂,降低了能耗,减少了溶剂损失,实现了脱水剂和溶剂的循环利用,在后处理中省去了磷酸二氢钠中和剂使用,得到的为弱酸性混合物,简化了后处理操作程序,提高了产率,目标产品颜色为白色,纯度高,品质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β-甲基环氧丙基)异氰尿酸酯(I)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还提供所述三(β-甲基环氧丙基)异氰尿酸酯的制备方法:一种三(β-甲基环氧丙基)异氰尿酸酯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β-甲基环氧氯丙烷或回收的β-甲基环氧氯丙烷和氰尿酸按一定投料配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4~6h;2)加入4A型分子筛,滴加碱,于27~48℃继续反应0.8~1.2小时,反应液经后处理得三(β-甲基环氧丙基)异氰尿酸酯,收率>85.0%;母液经后处理回收循环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还提供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反应的催化剂选自N,N-二甲基-4-氨基吡啶、四丁基溴化胺、四甲基溴化胺、四乙基溴化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苄基三乙基溴化胺、N-甲基吡咯烷酮或N,N-二甲基苯胺中的一种;其用量为β-甲基环氧氯丙烷质量的0.1~1.0%。
本发明的目的还提供用量为β-甲基环氧氯丙烷质量的50~60%4A型分子筛,可重复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还提供反应的碱选自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锂、碳酸钾或碳酸钠中的一种;用量为β-甲基环氧氯丙烷质量的1.0~10.0%。
本发明的目的还提供一定投料配比是β-甲基环氧氯丙烷和氰尿酸的摩尔比为13~23∶1。
本发明的目的还提供第一步反应时间为4~6h。
本发明制备方法按如下化学反应式进行: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采用4A型分子筛作为脱水剂,降低了原料损耗和能耗,工艺绿色环保;
2)本发明制备方法:母液经简单处理可循环使用,降低了成本和废液排放,工艺具有环保和经济的优点;
3)本发明制备的三(β-甲基环氧丙基)异氰尿酸酯纯度高,颜色浅,质量好,收率大于85.0%,远高于文献值58.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
实施例1三(β-甲基环氧丙基)异氰尿酸酯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48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