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电解流化床技术预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55646.3 | 申请日: | 201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6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曹惠忠;虞桂强;戴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科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 流化床 技术 预处理 印染 废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电解流化床技术对印染废水的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印染废水是加工棉、麻、化学纤维及其混纺产品为主的印染厂排出的废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碱性大、水质变化大等特点,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废水中含有染料、浆料、助剂、油剂、酸碱、纤维杂质、砂类物质、无机盐等。
生物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废水处理方法,具有应用范围广、处理量大、成本低等优点。但当废水含有生物难降解的有机物时,生物法的处理效果欠佳,甚至不能处理。因此,预处理技术是影响到印染废水能否有效处理的重要因素。
目前印染废水预处理技术种类很多。但微电解技术作为一种高效、低耗、低成本的技术被广泛研究。
微电解法污水处理技术是利用金属腐蚀原理,形成原电池对废水进行处理的良好工艺,又称微电解法。该法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廉等优点,并使用废铁屑为原料,具有“以废治废”的意义,现被广泛研究与应用于生物难降解废水。但常规微电解技术存在以下不足:
(1)微电解填料易堵塞、板结
目前常规微电解填料采用Fe-C填料,随着反应的进行,金属Fe逐步转化为Fe2+,此时碳逐步从填料中析出,最终造成反应器的堵塞、板结。
(2)工程放大后,处理效果下降
由于常规微电解技术采用固定床方式运行,在实际工程中容易发生短流、 死角、铁屑板结,造成反应不充分,处理效果明显下降。
(3)日常维护及运行成本高
常规固定床存在铁屑板结问题,影响反应效果,也给设备的日常维护和运行带来了很大困难,导致维护费用及运行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印染废水微电解预处理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不易板结、易维护的微电解流化床技术预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印染废水前端经格栅、调节池处理后连续进入微电解流化床反应器,在其自身碱度条件下,直接与微电解填料接触、反应,维持反应器中粉末活性炭浓度为200ppm-5000ppm,并向反应器中连续投加20-400目的铝粉,投加量为30ppm-600ppm,曝气或搅拌30min以上,使微电解填料始终流动、均匀地分布在反应器内,混合液经快速沉淀、分离,上清液进入二级处理单元,沉淀池底部残渣回流至前端反应器中继续重复利用。
常规微电解技术在处理印染废水过程中需先调酸后回调至碱性了,这将带来的药剂以及加药设备的投入,同时中和作用所产生的盐分会还对后续生化系统带来影响,降低整个系统的处理效率。
本发明针对印染废水普遍呈碱性的特点,采用Al-C填料,避免了上述问题。此外,本发明还具有以下优点:
1. 粉体填料比表面积大,因此系统处理效率高;
2. 系统以流化床形式运行,避免板结、堵塞问题的出现;
3. 回流系统使微电解填料重复、充分利用,填料的使用量省;
4. 避免定期更换填料带来的相应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配置亚甲基蓝废水,用NaOH调节pH至8。废水连续进入微电解流化床反应器,维持反应器中粉末活性炭浓度为500ppm,并向反应池中连续投加50目铝粉(投加量为50ppm),曝气30min后混合液经快速沉淀、分离,上清液进入二级处理单元,沉淀池底部残渣回流至前端反应器中继续重复利用。
实施例2
配置亚甲基蓝废水,用NaOH调节pH至8。废水连续进入微电解流化床反应器,维持反应器中粉末活性炭浓度为1000ppm,并向反应池中连续投加100目铝粉(投加量为100ppm),曝气30min后混合液经快速沉淀、分离,上清液进入二级处理单元,沉淀池底部残渣回流至前端反应器中继续重复利用。
实施例3
配置亚甲基蓝废水,用NaOH调节pH至8。废水连续进入微电解流化床反应器,维持反应器中粉末活性炭浓度为1000ppm,并向反应池中连续投加100目铝粉(投加量为100ppm),搅拌30min后混合液经快速沉淀、分离,上清液进入二级处理单元,沉淀池底部残渣回流至前端反应器中继续重复利用。
实施例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科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科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56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