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中药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56566.X | 申请日: | 201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5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莲芬;董娜;马翔;吴国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莲芬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9 | 分类号: | A61K36/8969;A61P17/04;A61K31/045;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0 山东省烟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皮肤 瘙痒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治疗皮肤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属于神经精神性皮肤病,是一种皮肤神经官能症疾患。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禀性不耐,卫外失固,气血虚弱,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致,属“痒风”、“风瘙痒”范畴。临床上将只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者称之为瘙痒症。属中医“痒风”的范畴。皮肤瘙痒分普通型和过敏型。可全身发生,尤以面、背和四肢为多。普通型皮肤瘙痒一般是皮肤太干燥造成的。在临床上,皮肤瘙痒症可分为:1、神经性皮炎临床表现:初为局部单纯瘙痒,无明显皮损。经搔抓后,出现圆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米粒至高梁粒大,密集成群,呈正常肤色或淡褐色,表面光滑或有少量鳞屑。日久丘疹融合成片,皮损肥厚,沟嵴明显,形成苔藓化。好发于颈、四肢及骶部。皮损以限局性居多,病程长久,发复发作。2、体癣发生在头皮、手足以外的浅部真菌皮肤病,通常称为体癣。临床表现:皮损为指甲盖至钱币大小圆形红斑,中央呈正常表现,周边略隆起,有小水疱、丘疹及鳞屑,界限清楚,多呈环形,也可融合成较大同心圆形,剧烈瘙痒。皮损数目不定,以多发常见。好发于躯干和四肢。3、急性湿疹:初为皮肤潮红,继而出现小疱、糜烂、渗液和结痂,在临床上常数种皮损同时存在,自觉剧痒,尤以夜间为著,常因搔抓继发感染。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头、面以及四肢远端多见。4、慢性湿疹:皮肤粗糙、肥厚、发硬,有明显色素沉着及苔藓化改变,其间可有点状糜烂和少量渗出液。多局限在某一部位,如手、肘窝、小腿等处,由于部位不同,皮损又各具特点:①手湿疹:角化显著,易发生皲裂;②阴囊湿疹:可出现红肿、糜烂或皮肤肥厚。病程缓慢,时重时轻,反复发作。钱币状湿疹:属特殊类型湿疹,皮损多为硬币大小,红色圆形斑块,有水疱、轻度糜烂和结痂,表面可有裂隙,呈苔藓化肥厚。好发于手指、手背及小腿伸侧。皮损可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迁延数年甚至更久。在诊断标准上,瘙痒性皮肤病包括老年瘙痒症、冬令瘙痒症等皮肤病,均按《现代皮肤病学》诊断标准确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瘙痒性皮肤病多因禀性不耐,卫外失固,气血虚弱,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致,属“痒风”、“风瘙痒”范畴,痤疮难于治疗的问题,以中草药为配方,提供了一种药性温和,完全无毒、治疗疗程短,疗效好的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为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一种治疗皮肤性瘙痒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中药材是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地肤子10-20份,苦参10-20份,荆芥5-15份,白芷5-15份,蝉蜕10-20份,黄精5-15份,地骨皮10-25份,蛇床子15-25份,冰片10-20份。
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为:
上述中药材是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地肤子12-18份,苦参12-18份,荆芥8-12份,白芷8-12份,蝉蜕12-18份,黄精8-12份,地骨皮15-20份,蛇床子17-23份,冰片12-18份。
上述中药材是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地肤子15份,苦参15份,荆芥10份,白芷10份,蝉蜕10份,黄精10份,地骨皮18份,蛇床子20份,冰片15份。
上述的治疗皮肤性瘙痒症的中药组合物,按照现有的制药生产制成膏剂或者液体制剂。
以上各组分相互协调作用。可调节病人的身体机能,养血益气,熄风止痒。
典型病倒介绍:
病例1:
纪×,男,61岁。患者近三个月来常感周身瘙痒,以双下肢为著,晚间脱衣时或遇风寒时尤甚,抓后皮肤有白色痕迹而无风团出现,外用激素类药膏可略好转,但一直不愈。近一周来痒感加重,而来诊。查:周身皮肤略显干燥,无原发皮损,仅有少量抓痕。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缓。采用本发明的膏剂涂于患处。两周后二诊时痒感已明显减轻。
病例2:
戚×,女,70岁。患者近三年来经常感周身瘙痒,秋冬季加重。内服各种脱敏药、维生素类药等,并外用激素类药膏,效果不佳。近2个月来瘙痒日渐加重,影响睡眠,烦躁不宁,倦怠纳呆,大便干燥。查:周身皮肤干燥,有较多抓痕结痂,部分皮肤轻度肥厚。舌质淡红,有瘀斑、苔白,脉沉细。采用本发明液体制剂涂于患处,一个月后二诊时痒感减轻,抓痕减少,大便已调。
病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莲芬,未经王莲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65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